正文 第38章 書品篇(5)(1 / 3)

回頭看劉家科的散文,也許並非顯示了這種自覺,但是他以眾多的弱小和庸常,令人熟知但也陌生的人物和物象,對過往的鄉村生活傾力關注,多是從底層人生、普通者生命和命運的關注。這是鄉村散文的底色。劉家科筆下的人物,多是俗眾、芸芸眾生,他們廝守於沉寂於世代相襲的鄉野,但是,他們有向往甚至奢望,他們的生命是潑辣而激揚的,他們有自己的尊嚴,有著精神上強韌與倔強。我們看到這類馨欬可聞的人物有罵街者,有牛皮大王,有小混子和惹是生非者,和不乏占些小便宜者;也有孝者“善存”,誌士勇者“傳久”,和能者“算盤”。除此,他在一些描繪事情中寫人,諸如抓鬮、打賭,都可見一些鄉村的習俗和民風。然而,大者如抗戰中的英雄傳久,如棗樹紮根深實的九旬高齡的老爺爺,是他這類人物的高聲部。劉家科寫鄉人的種種做派,寫諸多小有不良而卻不曾大惡的鄉人、鄰家等,描畫他們的生命情狀和命運,很難說是一種悲憐,但卻體現了作者的情感關懷。或者說,他通過這類人物的命運來認識平原大地鄉村文化圖象。還有,農事和農活、鄉風鄉俗,如收麥,看青,砍草,以及鄉情濃鬱的“年味”,年代長久的老屋和老井,古槐與麥秸垛,都是他記憶中最為真切和鮮亮的“記錄”。間或也有空靈的,如看雨,聽雪,玩麥結柳等等,鄉村的記憶,在於劉家科對一些人物的懷想,是他們身上所體現的文化承傳,也是一幅由雜色組合的文化圖象。

劉家科對於鄉村的記憶或說回憶,是從人、物、事中,看取生活變動不居的傳承,鄉村記憶多是些斷片和簡章,簡潔的筆墨和簡單的故事,幾筆勾畫的人物。不作太多的描寫,或者也不太從大道理和大背景上去描寫,這也許是作者的有意為之。記憶有如一張大網,文化風習、傳統與民俗盡在其中,撥動著一個背鄉遊子的鄉愁;有時,麵對變化,不免惆悵。在《灣裏的村莊》中,他感歎“原來那個桃源似的村莊哪裏去了”,體現了一個現代文化人對於鄉村變化的困惑。鄉村是他的生命之源,也是他的文化根基。所以,他多是從回憶中描繪過往,描繪記憶中的人情世事,他為那些逝去而扼腕,也為那些多年的不變而痛心,更為那些風習與民俗的改變而掛懷。也許,這種選擇對於變化而發展的鄉村,顯得有些沉靜,有些落伍,但是,作家執著於自己的選擇。從底層的眾多生命圖象和麵貌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鄉村、真實的風習和民情,看到了過去的沉重與未來的艱辛,這或許是“鄉村記憶”的社會學意義。

劉家科在本書“跋”談到,記敘行文,“如同散步”。其實,他的這本散文,也“記”出了一個時空坐標上真實的鄉村,對於家鄉,對於他所關注的農村和鄉親,這也是一次較為廣泛層麵、有特別意義的文化散步。他留下了足可以讓我們認識平原鄉村文化——風習和人情,一個鮮明的足印。

2006年6月

現實性的寫作

時下,文學是一個欲說還休的話題,可不是嗎?當你看到如恒河沙數的各類文學,比如小說,每年長篇過千,中篇鋪天蓋地,短篇如過江之鯽,你能夠拒絕閱讀的誘惑嗎?如果你又是專職的讀者、圈內人,你會放棄閱讀的期待嗎?亂花漸欲迷人眼,可以作為時下的文學景觀。但是,也有另一麵。當眾多的長篇也好,雜誌也罷,無情地被市場和讀者冷落,書店和書市中的文學圖書,也困擾於作者和出版者,而且還有各類打著文學旗號,招搖過市,各種流俗的甚至垃圾文學時有出現,你不得不有相當的惋惜,有恨鐵不成鋼之歎。

這就是當今文學真切的現實,也是一些文學中人的真實心態。或者說,是一個既熱鬧也冷清,既有花團錦簇,也有默然孤寂的文學現狀。

因為這樣一個背景,任何從事文學、愛好文學的人,特別是那些執著者,那些孜孜矻矻,以愛心,以毅力,打造文學熱情的人,就值得稱許了。

而眼前本書的作者,就是這樣一個執著者。

孫梽文,山東諸城人氏,創作有年,致力於報告文學的寫作,曾有多本集子出版。齊魯大地,華夏文明重鎮,風華物候,世所矚目。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悠久的人文傳統,影響著一代代的山東作家。或許耳濡目染,或許對於文學和生活的特殊理解,從他創作始,就以報告現實,描繪“進行時”的世態人事,成為創作的內容。這是否多少受經世致用、文以載道的儒家人文傳統的影響。但是,他描寫現實生活,描繪奮鬥者的人生,寫他們創業圖強,奮鬥貢獻,也寫他們的喜憂、期待和困惑。主人公有領導者、管理人,有教師,有專業人才,也有普通的百姓,五行八作,林林總總。他筆下的人物,曆經變革時代風浪,感悟時代生活變化,享受現實多樣的人生,創造自己天地。其中,領導者搏擊時代大潮,人生經曆充滿創造,或克堅攻難,或憂戚現實困境,或懷抱於人文理想,為了一方土地,承諾擔當;普通百姓,堅韌頑強,為社會大廈添磚加瓦,默默奉獻,平凡中見不凡。這就有了,深情於沂蒙老區的縣委書記劉宗元,有了執著於漁政科研、“造大船”的王詩成,有了愛鑽研的徐州鐵路管道工李炳華、模範的中學教師吳蓮珍……無論是權重的管理者,還是基層的勞動者,作品描繪的正是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中國現實,表現了改革開放的人生,既有社會生活的斑駁曆史,也有個體生命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從這些人物中,看到了從傳統文化和過往生活中走出來的人們,進入現代化的曆史進程中,現代精神、人文理想,對於每個人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從中,看到了管理者的能力、普通人物的堅韌精神,看到了漸進的中國鄉村社會變化的軌跡。像書中一些寫地域性的篇章,如諸城市率先在全國進行的社區保障係統的創立,濟南福利彩票中心的惠及民眾舉措,以及鄉辦企業發展後對於土地和農民的影響,都是一個時期鄉鎮曆史和農村社會生活的鮮活圖象。報告文學是寫人的文學,寫人繪事,以事帶人,從人物的社會變化、思想發展、曆史進程中,看取時代和生活的光影,展示社會的進程。這或許成為當今人們在對眾多文學頗有微詞後,它是勉為看好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