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冬牧場(1 / 3)

南下跋涉的頭一天上午,我們的駝隊和畜群長時間穿行在沒完沒了的丘陵地帶。直到正午時分,我們轉過一處高地,視野才豁然開闊,眼下一馬平川。大地是淺色的,無邊無際。而天空是深色的,像金屬一樣沉重、光潔、堅硬。天地之間空無一物……那像是世界對麵的一個世界,世界盡頭的幕布上的世界,無法進入的世界。我們還是沉默著慢慢進入了。

走在這樣的大地中央,才感覺到地球真的是圓的 —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大地真的在往四麵八方微微下沉,我們的駝隊正緩緩移動在這球麵的最高點。

大約兩個小時後,空曠的視野裏出現了一長溜鐵絲網。從東到西,攔住了一切。而我們繼續前進,很久以後走到近前,才看到土路與鐵絲網的交叉處有豁口。穿過這豁口,繼續深入大地的西南方向。很久很久以後,又看到這鐵絲網的另外一麵 —仍然橫亙東西,前不見頭後不見尾。

在這荒涼的戈壁灘上,為什麼要建造這麼巨大的一個工程,圈起如此廣闊無物的土地?

對此,居麻的說法是:為了能讓戈壁灘變得跟喀納斯(阿勒泰最著名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一樣。不準我們的羊再吃草了,隻讓野馬去吃,讓草使勁長。不然的話,內地人來了,就會說:“都說新疆是好地方,其實啥也沒有嘛,全是戈壁灘嘛!” —草也沒有,野馬也沒有,也拍不成電視,也照不成相,太難看了!太丟臉了!所以一定要保護起來……

我估計這是基層幹部們在給動遷的牧民做思想工作時給出的一個不耐煩的解釋。

真正的原因大約是近幾年推行“退牧還草”政策,防止過度放牧,所以進行圈劃,分區輪牧。

據說鐵絲網要圍五年,現在已經圍了三年了。

我們的鄰居一家四口,一對夫妻,一個小夥子,一個小嬰兒。男主人就是新什別克。

剛到沙窩子時,我問居麻女主人叫什麼,居麻說不知道。又問那個小夥子叫什麼,也說不知道。再問他們分別多大年紀,還是不知道。我大為奇怪:“你們不是鄰居嗎?”

後來才知,今年是兩家人開始做鄰居的第一年,其實大家都不熟的。

往年,這數萬畝的牧場上隻住著居麻一家人。而新什別克家的牧地正好在鐵絲網圈住的範圍裏,被勒令休牧後,雖失去了牧地,卻得到了補償金。於是他們用這補償金重新租借牧場,繼續放羊。這個冬天,新什別克共付給居麻家四千塊錢的租金。去年雪大,今年牧草豐足。因此對居麻家來說,四千塊錢還是很劃算的。

我又打聽了一番,隔壁有兩百多隻羊,三十來隻大畜(駱駝居多)。一整個冬天下來,每位才攤到不到二十塊錢的夥食費!真是節約標兵。

我們生活剛穩定下來不久,一個大霧的月夜裏,兩個迷路的不速之客帶來了一個壞消息,正與這次租借牧地有關。

話說這倆人原本去北麵的鄰牧場,結果迷路了。他們聲稱自己開汽車過來的,顯然那輛汽車肯定不咋樣,因為兩人穿衣的架勢跟騎馬差不多。一位居然套著闊大笨重的生皮的羊皮褲,年輕點的那位像婦人一樣裹著寶石藍的厚墩墩的羊毛馬夾。兩人急於趕路,傳遞完消息,又問清道路,茶也不喝就走了。客人走後,居麻激動又氣憤,就此事逮著嫂子大聲爭論起來,還把嫂子當成對立方嗬斥了半天。嫂子始終默默無語地提著紡錘撚羊毛線。

原來這塊牧地並不是居麻一家的,原先屬於三家人共有,但其中一家多年前遷去了哈薩克斯坦,另一家也很快改行做起了生意。於是這些年來隻有居麻一家守著這幾萬畝荒野,從沒人過問什麼。可草場剛租出去,做生意的那家就開始過問了。他家認為新什別克付的租金應該兩家平分,便去鄉領導那裏告了狀。居麻大怒,衝我嚷嚷:“他自己又不來,怪我幹啥?別說告到鄉裏,就是告到中央也是我有理!”可我覺得他實在沒啥理。

這件事大家議論了兩天,並商量好了說辭,坐等告狀的那家前來理論。可人家才不傻,犯得著嗎?罵個架跑這麼遠。調解委員會的自然更不會來了,公家那麼窮,哪有錢報銷汽油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