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揚州,正是鶯飛草長的時節。
自古揚州繁華,甲於天下。“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四方行商巨賈,大多雲集此地。更有許多富家子弟,遊宦才子,駐足於此,這些人或出沒於市井,或流連於青樓。有人揮金如土,有人揮毫萬字。給這座江南古城憑添了許多奢華,幾分優雅。而底層平民中,又隱藏了諸多江湖幫派,使這座城市在繁華中又有了幾分動蕩不安。
在揚州城東,住了一戶人家,主人姓吳名天祥,現年三十六歲。娶妻於氏,賢良端莊,溫柔貌美。這吳天祥飽讀詩書,才華橫溢,且又有一身好武功。平日裏習書練劍,弈棋賞花,除了偶爾外出訪友會或多或少地在外待一段時間外,平時也不太出門。且為人謙和有禮,對妻子溫柔有加,夫妻二人極為恩愛。又因素有文名,便不時有一些讀書人登門拜訪,談詩論賦。夫婦二人也總是熱忱相待,從不怠慢。吳天祥三十歲上妻子方產下一子,取名吳鋒,年方六歲。這孩子聰明伶俐,小小年紀便跟著父親習文練武,學得有模有樣,這當爹的見兒子愛學,也教得不亦樂乎。一家人和和美美,小日子過得平淡卻有滋有味。
平靜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三年過去了。
這年秋季的一天,一家人早晨起床以後,於氏在房中忙忙碌碌地料理家務,父子二人見插不上手,吳天祥便拉了兒子去後園練功。到了後園,吳天祥自到涼亭上閉目打坐,吸取天地元氣,調理內息。吳鋒便在亭前空地上拉開架式,吐氣開聲,練習拳腳。這吳鋒雖說年幼,卻頗具天賦,幾年來已將父親所傳一套“三十六式踏雪折梅手”練得純熟無比。雖因年幼無力,並無太大實戰威力,但一招一式,已經頗有南派拳法小巧連綿之神髓。一趟拳法練完,吳鋒稚氣的小臉已經微紅,額頭見汗。
此時吳天祥收功站起,從袖中取出一條麻繩,在末端係了一個疙瘩遞給兒子。微笑道:“奇兒,你不是總嚷著要跟爹學九節鞭嗎?從今天開始,爹就把這一路八八六十四式連雲鞭法教給你,好不好”?
吳鋒高興得連連拍手:“好呀好呀!我早就想學了!可是您把這麻繩給我幹什麼?”
吳天祥負手笑道:“鞭乃兵中之龍,最是難練難精。可是隻要你能把它練好了,那什麼長槍大戟,斧鉞鉤叉,通通不在話下。隻不過象這類軟兵器初學時極易自傷,再說你年紀尚幼,那麼重的鋼鞭你怎麼耍得動?就用這條繩子你呆會不怕疼就是。你先到前邊找你娘把我的鋼鞭拿來,爹今天先教你幾個基本的式子。”這孩子十分懂事,不再多嘴,蹦蹦跳跳向前院跑去。
光陰荏苒,說話間又是一年。吳鋒已經十歲了。
這天吳鋒正拿了一本《詩經》坐於街門前咿呀吟誦,時不時望著街上的行人玩耍一會。將近正午時分,突聽街上一陣馬蹄聲響,一人到門前翻身下馬,走到門口望著吳鋒拱手問道:“小兄弟,這裏可是吳天祥吳先生府上嗎?”
吳鋒站起身脆生生應道:“我爹就是吳天祥,叔叔找我爹有事嗎?”來人慌忙躬身行禮:“原來是吳少爺,失禮莫怪!就麻煩小少爺進去通稟一聲,就說河北方府家人方安奉家主之命前來求見先生,有要事相告。且有書信奉上。”吳鋒答應一聲,忙向書房跑去。
不一會,就見吳天祥輕袍緩帶,緩步走出。把來人讓進門去。
進得客廳,來人跪倒便拜:“小子方安奉家主之命拜上先生,家主有言道:務請先生念當年義氣,即赴河北,幫家主渡今日危難。家主尚有書信奉上,請先生一觀。”說罷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雙手遞給吳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