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風高雲淡(3 / 3)

大勢已去,李存勖將往汜水關與李繼岌會合。出發前夕,他命扈從侍衛守於門外,自己則在內殿進食。

不想素與郭崇韜親厚的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突然發難,攻入興教門。

盡管李存勖親率軍隊抵抗,終是寡不敵眾,節節敗退,身中流矢,死於絳霄殿,年僅四十三歲。

不久後李嗣源入洛,追諡其為光聖神閔孝皇帝,上廟號莊宗,葬於雍陵。

也在李嗣源即位後不久,傳國玉璽再度回歸,民間盛傳玉璽乃天下排名第一的劍客,形影門主李長安所獻。

……

長風瑟瑟,斷瓦滿目。

剛經曆過一場席卷中州的大戰,入目盡是蕭條,千裏無人煙。

此情此景,這些年李長安已見得太多。

輕車熟路拿出隨身幹糧賑濟災民,間或用內力為生病的百姓醫治。

做完這一切,他才翻身上馬,繼續趕路。

新君初立,朝局尚不安穩,顧念到施凝光已有孕三月,胎像不穩,他遂將人留在金陵,獨自北上。

相比沉湎聲色、治國乏術的李存勖,李嗣源更為寬厚仁慈,禦下有方,江山交到這樣的人手裏,才稍稍使自己放心。

至於其人年事已高,長子李從審又死在先前的變亂之中,江山恐怕後繼無人的問題,那便是以後的事了。

至少在接下來不短的時日,天下尚可度過一段平穩的時光。

此番入洛,乃是受新君邀請。

先進宮拜會了新帝李嗣源,二人在偏殿見麵,共同追憶了一番昔日並肩作戰、披荊斬棘的歲月,並歡飲達旦,晝夜不歇。

翌日酒醒,李長安又看望了已成為先帝遺妃,被奉養於宮中的萬俟柔。

新君秉性仁厚,下旨善待先帝遺孤。

除自殺的皇長子李繼岌,李存勖餘下的四個兒子,皆被放歸民間,妥善安置。

至於公主,則照常撫育在宮中,隻待及笄,再由朝廷安排,擇婿出嫁。

浮沉半生,萬俟柔早已看淡紅塵,隻想女兒順利成人,覓得良配,平生所願便足矣。

見其心意已決,李長安遂就此辭別,趕去最後一個目的地——

長安城。

舊主既崩,新繼位的君主為許多人和組織平反或恢複名譽,其中就包括形影。

在總舵坐鎮月餘,待各項機製正常運轉後,李長安複又南下,回金陵陪施凝光養胎。

為父親守孝三年,年初兩人才成了婚,因而如今施凝光才懷上第一胎。

想起先前要生十個的笑言,李長安長籲一聲。

任重而道遠哪!

……

大江東去,世事流水,瞬息又過百年。

後唐清泰四年,末帝李從珂攜全族自焚於玄武樓,傳國玉璽亦在其中,不知所蹤。

其後數朝更迭、幾經沉浮,傳國璽於宋哲宗時期,被下地耕田的農夫段義發現。

經多方鑒定,認定此乃秦始皇所製的傳國玉璽。

神寶再現,舉國歡慶,一片歡騰中,卻也有一些有識之士,發聲質疑玉璽的真偽。

真真假假,眾說紛紜。

伴隨著傳國璽真偽的討論,與玉璽糾葛最深的李長安也被推上風口浪尖。

其人生平撲朔迷離,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卻投身草莽,行走於江湖武林,武功高深,亦是神秘宗門形影的門主。

世人多傳其行俠仗義、快意恩仇,在民間留下諸多事跡,深受敬仰,廣為流傳。

後有人感其恩德,出資立廟,奉牌供奉。

世世代代,香火不絕。

這正是——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