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妮最後從事的隻有體育運動了。以前她對此毫不感興趣,可為了愛情,她加入了體育俱樂部。通過起負荷訓練,詹妮學會了一切可能掌握的體操技巧,推鉛球,做健美操。但這次她又是一敗塗地。他無動於衷地對詹妮說:“女運動員對我的影響並不亞於賽馬,而我對賽馬一點兒也不感興趣。”
於是,詹妮又做了一次嚐試。她想起他是一名軋製專家,為了愛情,她也研究起了這方麵的書籍。為了更好地弄清有關問題,她甚至參觀了幾家冶金工廠。當她跟他在“冶金工人樂園”的咖啡館相遇時,詹妮給他講起了軋製金屬的奧妙。5分鍾後,他說他想用車送她回家。路上他打著哈欠對詹妮說:“軋製工作顯然不是女人所關心的問題。”
這是對詹妮在感情上最沉重的一次打擊。她內心痛苦異常,決定從此以後永遠忘記他。畢竟自己做得夠多了!
一個月後,他竟同她認識的一位姑娘結了婚。詹妮對此簡直難以置信,因為這個姑娘沒有一點兒他所具有的長處。於是詹妮問她如何成功地俘虜了那樣的一個沒感情的男人,並且如此之快。
她傻乎乎地笑著回答詹妮的問題:
“他說他喜歡我會燒一手美味的紅燜牛肉。”
有話要對兒子說
愛情能夠、也應該有間歇;可是母親的歡樂卻不會衰退,反倒會隨著孩子的需要而與日俱增,隨著孩子的成長而發展。
——巴爾紮克
一位母親剛讀完一本教導人如何養育子女的書……想到自己身為母親,實在有些疏忽的地方。基於這種自責,她到樓上找她的兒子,走到房門外麵,她所聽見的是震耳欲聾的鼓聲。她心裏有話要對兒子說。可是在敲了門之後,她又畏縮起來。
“有空嗎?”她問。
兒子出來開門,“媽媽,你知道我隨時有時間給你。”兒子說。
“孩子,你知道,我……真的很喜歡你打鼓的樣子。”
他說:“真的?好,多謝,媽!”
說完了話,她開始下樓走到一半,她才明白自己沒有說完想說的話,於是回頭上樓,再次敲門,“還是我!你還有些時間嗎?”她說。
他說:“媽,我早說過了,我總有時間給你的。”
她走過去坐在床邊。“我想跟你說些話,後來卻沒有說。我的意思是……你爸和我……我們真的覺得你很了不起。”
他說:“你跟爸?”
她說:“是的,你爸跟我。”
“好,媽,非常多謝。”
她離開了,可是走到一半,她又想到自己雖然幾乎已把想說的話說出,卻還是沒有說出來。她本來想告訴孩子說她愛他。 於是她再次上樓,再次站在門前,這次他聽出母親來了。
在她開口以前,兒子便大聲說:“有的,我有時間!”
母親再次坐在床上。“兒子,你知道我已試過兩次,卻還沒有說出來。我想上來告訴你的是——我愛你,我全心愛你,不是爸跟我都很愛你,是我愛你。”
他說:“媽,這好極了。我也愛你!”他用力抱她一下。
她走出房間,正要下樓梯時,兒子探頭出來說:“媽,你有些時間嗎?”
她笑起來說:“當然有的。”
“媽,”他說,“你是否剛參加完什麼研習會回來?”
爸爸會做
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
——高爾基
父愛的深情不是從言詞中而是從他的雙手上海水般奔湧而出,凱希這樣想。
爸爸年幼時,從來不曾有過一個真正的家。才5歲時他的母親便去世了,而他的父親也終身沒有再娶。他倆隨處漂泊,生活無定。
爸爸8歲時,已先後待過三個國家了。也許,正是這遊蹤無定的生活,使爸爸養成了勤勞實幹的習慣。
他的一生,可以說都是在叮叮當當地忙乎著。寄居土耳其時,他才6歲,就把餐桌的桌腿全部對半鋸斷,以便他能坐得舒服些。為此,他受了懲罰,不過他也由此看到了用自己的雙手來解決問題的價值。
10歲時,他來到了紐約的布魯克林定居。那年他便利用人家丟棄的廢舊零件,為自己造了一輛自行車。到了20歲,他又故伎重演,為自己造了輛帕卡牌汽車!他那雙粗壯的滿是老繭的手,竟把一輛廢車整修一新,兜起風來,絕不比富家子弟的車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