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放飛夢想 (3)(2 / 3)

如今回想起來,他才明白父親給他的是一種多麼生動有趣的教育。在不知不覺之中,他們全家人共同學習一起長進。

費利斯進大學後不久,便決定以教學為終身事業。在求學時期,他曾追隨幾位全國最著名的教育家學習。最後,他完成大學教育,具備了豐富的理論與技能,但令他感到非常有趣的,是發現那些教授教導他的,正是父親早就知道的東西——不斷學習的價值。

當你花在讀書上的時間要比吃飯娛樂的時間多得多時,你就離成功近了很多。反之,你就隻能對它遙遙相望了。

海水為什麼是藍色的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遇事問個為什麼。

——巴爾紮克

有成就的人往往喜歡思考,經常問“為什麼”,而且對別人提出的問題也非常關注。

1921年,印度科學家拉曼在英國皇家學會上作了聲學與光學的研究報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國。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對印度母子的對話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媽媽,這個大海叫什麼名字?”

“地中海!”

“為什麼叫地中海?”

“因為它夾在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之間。”

“那它為什麼是藍色的?”

年輕的母親一時語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饒有興味傾聽他們談話的拉曼,拉曼告訴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藍色,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一解釋。它出自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勳爵,這位以發現惰性氣體而聞名於世的大科學家,曾用太陽光被大氣分子散射的理論解釋過天空的顏色。並由此推斷,海水的藍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顏色所致。

但不知為什麼,在告別了那一對母子之後,拉曼總對自己的解釋心存疑惑,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稚童,那雙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斷湧現出來的“為什麼”,使拉曼深感愧疚。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科學家,他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男孩那種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爾各答後,立即著手研究海水為什麼是藍的,發現瑞利的解釋實驗證據不足,令人難以信服,決心重新進行研究。

他從光線散射與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運用愛因斯坦等人的漲落理論,獲得了光線穿過淨水、冰塊及其他材料時散射現象的充分數據,證明出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使海水顯出藍色的機理,與大氣分子散射太陽光而使天空呈現藍色的機理完全相同。進而又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分別發現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被人們統稱為“拉曼效應”,為20世紀初科學界最終接受光的粒子性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1930年,地中海輪船上那個男孩的問號,把拉曼領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台,成為印度也是亞洲曆史上第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科學家。

提出一個問題有時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現實生活中,我們習慣了接受所謂得到公認的事物。實際上,善於發問,並在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你才可能得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第11次敲門

耐心與恒心總會給人最紮實的代價。

——愛因斯坦

瑞德公司的麵試通知,像一縷陽光照亮了克裏弗德焦急期待的心。麵試那天,克裏弗德精心地梳洗打扮了一番,又換了一條新領帶,以祝福自己好運。上午10點鍾,他走進了瑞德公司人力資源部。

等秘書小姐向經理通報後,克裏弗德靜了靜心,提著手提包來到經理辦公室門前,輕輕地敲了兩下門。

“是克裏弗德先生嗎?”屋裏傳出問詢聲。

“經理先生,你好!我是克裏弗德。”克裏弗德慢慢推開門。

“抱歉,克裏弗德先生,你能再敲一次門嗎?”端坐在沙發轉椅上的經理悠閑地注視著克裏弗德,表情有些冷淡。

經理先生的話雖令克裏弗德有些疑惑,但他並未多想,關上門,重新敲了兩下,然後推門走進去。

“不,克裏弗德先生,這次沒有第一次好,你能再來一次嗎?”經理示意出去重來。克裏弗德重新敲門,又一次踏進房間,“先生,這樣可以嗎?”

“這樣說話不好……”

克裏弗德又一次走進去:“我是克裏弗德,見到你很高興,經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