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綠色好心情 (4)(3 / 3)

去年聖誕節,艾西給子女一盒錄音帶。他們把它放在錄音機上,頓時傳出一個年輕人彈著吉他、帶著愉快笑聲發出的親熱聲音。那是海軍飛行員約翰·巴托齊1968年在航空母艦上他的房間裏休息時錄下的。“孩子們,我要特別為你們唱些歌,”他的聲音既清楚又活潑,“因為你們的爸爸很想念你們。”

子女們的眼睛濕亮亮的。保存這些充滿活力的話的錄音帶,放在抽屜裏已經遺忘多年,現在它使安迪終於有機會和他爸爸接觸,因為最後他聽到他父親直接對他說:“兒子,我愛你!”

回憶是一件愉悅、清新、浪漫的事情。在回憶中我們可以感受快樂!可以尋找我們自己希望的美好與溫暖,以及心靈的慰籍。收藏生活中所有的點點滴滴,讓回憶的心靈剪貼簿,豐富而歡暢!讓自己心頭所有的愛,化作一幅幅記憶的圖片、一段段簡單的文字、一首首感動的歌曲……

大方地領情吧

一個人給予別人的東西越多,而自己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一個人給予別人的東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壞。

——托爾斯泰

大家都樂意給予,但為何總是那麼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好意?

朋友邀請露西參加他的銀婚紀念慶祝會,她因為自己行動不便推辭了,可是,住在樓上的黛娜和塞勒斯堅持送露西去。幾天後,伴露西度過寒冬長夜的“隨身聽”壞了,他們的兒子費利又替她把它修好。

露西十分感激,於是送給他們一盒巧克力,還附帶一張謝卡。黛娜隨即一臉不愉快地捧著那盒巧克力來到她麵前。“求求你,”她聲音發抖地說,“你不能這樣。請拿回去。”

露西解釋說她隻是想送他們一點東西,聊表謝意而已。

“但是你根本用不著謝我們,”她說,“我們是朋友啊!”

雖然露西終於說服了黛娜把巧克力收下,但她顯然不太高興。露西有點不明白,也有點傷心。為什麼他們不大方地接受我的禮物呢?

後來露西才漸漸明白:黛娜以為她送禮物是為了還人情債,把她一家人義助朋友的行為貶低了。但自己呢?她倒還不至於蠢得以為自己可以償還他們對她的關懷,隻是想回贈一些東西而已。露西這才恍然,不能大方地領情的原來是她自己。

為什麼大家總是那麼不願意領別人的情呢?露西有個朋友永遠在戀愛,永遠在追求。但是,他所追求的女子一開始還他以情,他就會馬上打退堂鼓。“我在示愛時,一切由我控製。”他說,“但如果反過來,那就變成她控製我了。”

正因為怕失去控製權,所以許多人不敢領情。人們在給予的時候,會感到安全和優越。但接受卻會使情形倒轉,會感到自己受惠於人。

露西母親的一位朋友每次上他們家,總是給他們帶來一些糖果、進口幹酪或親手刺繡的靠墊套子。可是,要是他們給露西一個蛋糕,她就會說“我從來不吃甜的東西。”如果他們給她自製的泡菜,她會說“我受不了泡菜,太酸了。”她總是拒絕他們的禮物。為了保持自信,她隻做施與者,從不做接受的一方。

也許,人們不肯領情的另一個原因是生怕不能做等量齊觀的回報。一位家境不大好的老鄰居常來露西家看電視連續劇,但總是在節目播映完之前便離去,一麵走一麵說:“簡直一塌湖塗,幸好我家沒有電視機。”可是到了下個星期,他又來看同一個連續劇。他抵受不住電視的樂趣,卻又不敢大大方方地享受這樂趣,因為如果他那樣做,就等於承認自己欠了別人的人情,而這是他無力回報的。

其實,接受也是一種美德。這表示人們相信別人真的關懷我們、希望我們快樂的自尊;這表示我們拋棄了假麵具,不再硬充自己可以無求於人,承認別人有能力幫助我們,給予我們所需要的;這表示我們敞開自己的心扉,露出最脆弱的自我,並在接受別人的愛時毫不恐懼。

“上帝喜歡樂意奉獻的人。”聖經新約說。但是如果送出的禮物不獲賞識,無論施贈的人多麼樂意,他仍是不會快樂的。因此,我們可以肯定上帝也愛一個愉快地接受的人。

接受他人的幫助也是一種勇敢,其實,有時欠別人的人情,也是你試著建立友情的一個平台。大方地領情吧,然後再去多多地關心對方。

直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