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十二年的歲月過去,她利用一邊工作、一邊進修的機會,又把她潛伏的才華展露了出來。她完成的第一本著作雖然隻印了數千本,但是,那是她賴以生存的力量——對生命的信賴。
這位做過女傭、也開過計程車的47歲黑人,處在一個對她全然不利的坎坷環境中,卻用寬闊的胸襟“接納自己,肯定自己”。
“這一切災難又不是我的錯,是命運給予我的挑戰。”她對記者說:“我惟有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才能繼續走下去。”
看著這一段報道,艾琳忍不住雙眼含淚,愛哭是她的弱點,但是對於不完美的世界,這一份對生命的感動,是她能用含淚的雙眼,迎接可愛的明天的原因。
變,是現代人的人生哲學。人們認為舊的東西沒有利用價值,又不合時宜,但是新的也時時在更換著。新的要更新,到頭來,連自己追求的是什麼也不知道,甚至自己是誰,該往何處去也一無所知,迷失了方向。
迷路的感覺並不好受,惶恐、焦慮、神經緊張,好像無頭蒼蠅,不斷地撞玻璃,不斷地試新路,可是沒有方向,最後的下場也成了未知數。
迷路的感覺和迷失自己的感覺大概是差不多的。有時,找不到路了,可以問警察,問加油站或路人,但是迷失自己,卻是不知不覺的,甚至自己也沒察覺。
昨天,艾琳和幾位女朋友相聚,這些都是她當年求學時的同學,畢業後各自努力,因為投合,所以也常常找個機會,談談各自的生活,也分享一些思考所得。
裘蒂已經升到了公司主管,可是仍不減當年那份尖銳,特別是對男女兩性,充滿著敵對的心態。
“恭喜你啊!裘蒂,升到副總裁可不簡單。”艾琳衷心道賀。
“可是,這是我努力得來的,我早就該升總裁的,社會總是在壓迫白人。”她一點也不開心地抱怨著。
“當然是你的能力強,你幹嗎那麼生氣。”凱倫說:“你看我換來換去,到現在連個工作也沒有穩定下來,都怪孩子年紀太小,我的雄才大略毫無施展機會。”
“我有什麼能力?再說,做女人總是吃虧些,隨時隨地都會被剝奪機會。”裘蒂抱怨著:“有時想想,工作一輩子,連婚姻也賠進去了,到底為了什麼?”
“至少你還有事業啊!”凱倫也抱怨著:“像我,隻是一個家庭主婦,什麼頭銜也沒有。”
“隻是一個家庭主婦?”她忍不住問:“你的孩子那麼好,你別看輕自己,你有你的成績啊!”
“哈!”凱倫大笑,比哭還難聽,“社會可不這麼看我,每次去買菜,連個工作電話也沒有,支票差點開不成。”
她啞然無語。一個事業有成,一個家庭美滿,但是好像兩個都沒有以往快樂。
不錯,這個社會太講求外在的成就,太顯耀有形的頭銜,但是,如果連自己也不能肯定地認清自己,接納自己,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別人,都是外在因素,真的會很空虛,很不快樂。忍不住又想起了那伸向天地的高大樹木。
“樹木必定是明白了它所處的地位,因此能往下紮根,往上成長。”美國女作家凱撒琳·波特曾經如此讚美樹木。
“花開,不是因為要解人間的愁;人活著,能愛,能生活,也就有了快樂。”這是巴士卡力博士在《愛生活與學習》一書中的智慧雋語。
艾琳想人如果不先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一切的追求和途徑也難免像迷陣一樣,迷茫曲折,以至迷失自己。
而活著,如果沒有愛,沒有關懷之心,時時計較,天天怨恨,又怎能怪快樂總是背棄了我們的生活?
從愛出發,把心找回來。在出發前,總得清楚自己的方向,否則一切皆是徒勞。
這就是生活——痛苦比歡樂更多,挫折比成功更多,羊腸小路比平坦大道更多,雨雪冰霜比和風麗日更多。是用信念來支撐,憑韌性來承受。當一次又一次的磨難到來時,常常覺得已然走到天的盡頭,挺過去,卻又看到一條閃耀著希望之光的路。
沉默是金
雄辯是銀,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