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神經心理行為發育及其評定(3 / 3)

3.韋氏學前兒童智力量表(wechslerpreschoolandprimaryscaleofintelligence,wppsi)和韋氏兒童智力量表(wechslerintelligencescaleforchildren,wisc)wppsi和wisc是兒童智力評估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wppsi適用於4~6.5歲學齡前兒童,wisc用於6~16歲兒童。該測試內容包括言語和操作2個分量表,wppsi包括常識、詞彙、算術、理解、背數、類同、動物房子、圖畫補缺、迷津、幾何圖形、物體拚湊11個分測驗,wisc包括知識、詞彙、算術、領悟、分類、數字廣度、填圖、木塊圖、圖片排列、圖形拚湊、編碼等分測驗。將各分測驗累加得到粗分,再把分測驗的粗分轉換為量表分,最後將量表分相加後查表可得總智商、言語智商和操作智商。總智商為受試兒童總智力的估計值,言語智商和操作智商分別反映受試兒童各種具體能力水平。一般人群總智商的平均範圍在85~115分之間,>115分為高於平均智力,<75分應考慮智力低下。如言語智商與操作智商之差>15分,應做進一步的檢查,以了解兒童的智力結構和腦發育情況。

三、適應性行為評定

兒童行為量表(父母用量表)主要用於篩查兒童的社交能力和行為問題。適用於4~16歲兒童。本測驗包括三部分:1一般項目,姓名、性別、年齡、父母職業、填表人……;2社會能力,參加運動情況、參加活動情況、參加課餘愛好小組情況、交友情況、在校學習情況、與家人及其他小夥伴相處情況、課餘愛好和家務勞動;3行為問題,這是量表的主要部分,包括113項,要求父母根據兒童最近半年的行為表現填寫。

本測驗結果評定:1社會能力評分,將各個項目分相加,即得到活動情況、社交情況和學習情況3個分量表分,分數愈高表明兒童在這個方麵的能力愈強。將3個分量表分相加,即為社會能力總分的粗分,查表得t分,凡社會能力總分低於參照值者,應考慮存在社會能力問題;2行為問題評分,將各分量表的項目分數相加,即得該分量表的粗分。將各分量表的粗分相加,即得行為問題總分的粗分,查表得t分,凡是行為問題總分高於參照值,即可能存在行為問題,得分愈高表明問題愈明顯,需進一步檢查。

兒童行為量表包括父母問卷、教師用量表和簡明症狀問卷三種形式,主要用於評估兒童行為問題,特別是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適用於3~17歲兒童。

(1)conners兒童行為量表(父母問卷)1測驗項目:共48項,包括焦慮、衝動—多動、心身問題、學習問題和品行問題等5個因子;2結果評定:按4級評分,0-沒有、1分-偶爾出現、2分-經常出現、3分-非常多。將各分量表的單項分相加,除以該分量表的條目數,即得到該分量表分。任何一個分量表分高於同年齡、同性別兒童平均值加2個標準差,即可能存在該項行為問題。

(2)conners兒童行為量表(教師用量表)1測驗項目:共28項,包括多動、注意缺陷—衝動和品行問題三個因子;2結果評定:同conners兒童行為量表(父母問卷)。

(3)conners兒童行為量表(簡明症狀問卷)常用於篩查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父母和老師均可用;結果評定同樣采用四級評分法(0、1、2、3分),如總分>15分,提示可能存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四、兒童常見心理行為發育障礙

(一)兒童行為障礙

一般兒童行為障礙可分為:1生物功能行為障礙,如遺尿、睡眠不安、夜驚等;2運動行為障礙,如咬指甲癖、兒童習慣**叉擦腿、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3性格行為障礙,如屏氣發作、憂鬱、社交退縮、交往不良、違拗、嫉妒等;4社會行為障礙,如破壞、偷竊、說謊、攻擊等。

1.遺尿症(enuresis)正常兒童在2~3歲時已能控製排尿,如5歲後仍發生不隨意排尿即為遺尿症。遺尿症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其中原發性遺尿症較多見,多因控製排尿的能力遲滯所致,無器質性病變,多半有家族史,男多於女(2~3:1);繼發性遺尿症大多由於全身性或泌尿係統疾病(如智力低下、神經精神創傷、糖尿病、尿崩症、泌尿道畸形或感染等)引起,在原發疾病治愈後症狀即可消失。

2.咬指甲癖(nailbiting)出生後3~4個月的嬰兒在生理上有吮吸要求,常在饑餓時和睡前自吮手指(尤其是拇指),以安定自己。這種行為2歲後逐漸消失,如5歲後仍存在反複自主或不自主的咬指甲行為即為咬指甲癖。咬指甲癖的形成係嬰兒情感需求未得到滿足和(或)未獲父母充分的愛而產生的不良行為,多見於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兒童。

3.習慣**叉擦腿(habitualrubbingthigh)是兒童通過交叉擦腿而引起興奮的一種運動行為障礙。多在入睡前、醒後或玩耍時發作,可被分散注意力而終止。發作時神誌清醒,女孩喜坐硬物,手按腿或下腹部,雙下肢伸直交叉夾緊,手握拳或抓住東西使勁;男孩多表現伏臥在床上、來回蹭,或與女孩類似表現。女孩發作後外陰充血,分泌物增多或**色素加深;男孩**勃起,尿道口稍充血,有輕度水腫。該行為障礙以女孩與幼兒多見,5歲後逐漸自行緩解。目前該病病因不明,有研究認為發作時兒童有性激素水平紊亂,也有研究認為是因外陰局部受刺激形成反複發作習慣。

4.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deficitand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情緒衝動和學習困難為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其患病率為3%~5%,男女比例為4:1~9:1。目前該病病因尚不肯定,但研究發現該病與遺傳因素、中樞神經係統病理改變、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營養因素、環境汙染等有密切關係。

5.屏氣發作(breathholdingspell)為呼吸運動暫停的一種異常性格行為障礙,多見於6~18月齡的嬰幼兒,多數兒童於5歲前逐漸自然消失。屏氣發作常在情緒急劇變化(如發怒、恐懼、劇痛、劇烈叫喊等)時出現,因過度換氣使呼吸中樞受抑製,因屏氣使腦缺氧,可引起昏厥、口唇發紺,軀幹及四肢挺直,甚至四肢抽動;一般持續0.5~1分鍾後呼吸恢複,症狀緩解,口唇返紅,全身肌肉鬆弛而清醒,1日可發作數次。目前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製不清楚。

(二)兒童情緒障礙

1.兒童焦慮症(anxietydisorderofchildhood)是最常見的情緒障礙,是一組以恐懼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並可通過軀體症狀表現出來,如無指向性的恐懼、膽怯、心悸、口幹、頭痛、腹痛等。多見於嬰幼兒至青少年時期,應激性變化(如依戀者的變化、家庭變故、轉學、住院等)可能促使該障礙的發生。目前研究認為,兒童焦慮症的產生與兒童的氣質、兒童對主要撫養者的依戀、父母的教養方式等有關,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2.兒童恐懼症(phobicanxietydisorderofchildhood)指兒童對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客觀事物或處境產生過分的恐懼,這種恐懼具有顯著的發育階段特定性,並出現回避、退縮行為。目前本症的患病率尚無確切報道。本症的產生與兒童的氣質、受意外事件的驚嚇等有關。

(三)兒童發育障礙

1.學習障礙(learningdisabilities)屬特殊發育障礙,是兒童在閱讀、書寫、拚字、表達、計算、推理等基本心理過程中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特殊性障礙。學習障礙兒童的智力正常,無感覺器官和運動功能缺陷,也非原發性情緒障礙或教育剝奪所致;但由於其認知特性,導致患兒不能適應學校學習和日常生活。學齡期兒童發生學習障礙者較多,小學2~3年級為發病的高峰,男孩多於女孩。目前研究發現,學習障礙患兒存在中樞神經係統的某些功能障礙。

2.兒童孤獨症(childhoodautism)是廣泛性發育障礙最為常見、最具代表性的疾病類型之一,是一種起病於嬰幼兒時期的嚴重身心發育障礙性疾病,以人際交往障礙、語言溝通異常、興趣局限和行為刻板為特征,多數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發育遲滯。其患病率為0.02%~0.13%,男女比例為(2.6~5.7):1。目前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製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此病是生理—心理—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鄭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