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兒科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2 / 3)

(一)體格檢查注意事項

1.檢查者的工作衣和聽診器要勤消毒,檢查前後均應清洗雙手,檢查用具應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產品,以防止交叉感染。

2.為增加患兒的安全感,檢查時應盡量讓患兒與家人在一起,嬰幼兒可坐或躺在家長的懷裏檢查,檢查者順應患兒的體位。

3.檢查時檢查者應態度和藹、動作輕柔、手要溫暖,檢查過程中既要全麵仔細,又要注意保暖,不要過多暴露患兒身體部位以免著涼,對年長兒要尊重其自尊心。

4.檢查順序可根據患兒當時的情況靈活掌握,容易觀察的部位隨時查,安靜時進行心肺聽診,患兒不易接受或疼痛的部位最後檢查。對急症或危重搶救病例,應先重點檢查生命征或與疾病有關的部位,全麵的體格檢查在病情稍穩定後進行,也可邊搶救邊檢查。

(二)體格檢查項目

1.一般狀況詢問病史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患兒皮膚顏色、神誌、表情、對周圍事物的反應、生長發育情況、語言表達能力、營養狀況、體位、行走姿勢、有無脫水和特殊麵容等。

2.一般測量除體溫、呼吸、脈搏、血壓外,嬰幼兒還應測量體重、身高(長)、坐高、頭圍、胸圍、前囟大小等。患兒身材異常時,應測量上、下部量和指距。

(1)體溫應根據患兒的年齡和病情選用測溫方法:1腋溫,常用、安全和方便,測量時間不少於5分鍾,正常為36~37c;2口溫,準確方便,測量時間為3分鍾,正常不超過37c,適用於6歲以上神誌清楚、合作的患兒;3肛溫,測溫時間3~5分鍾,準確,適用於1歲以內嬰兒、不合作的兒童和病重患兒,36.5~為正常。

(2)呼吸和脈搏應在患兒安靜時測量。年幼兒以腹式呼吸為主,可按腹部起伏計數。呼吸過快不易看清者,可用聽診器聽呼吸音計數,或用少量棉花纖維貼近患兒鼻孔邊緣,觀察其擺動次數。同時,注意觀察呼吸的節律和深度。測量脈搏時,年長兒一般檢查橈動脈,嬰幼兒橈動脈不易捫及,可計數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同時,注意脈搏的速率、節律、強弱及緊張度。各年齡組兒童呼吸和脈搏正常參考值見表2-3。

表2-3各年齡組兒童呼吸和脈搏正常參考值(次/分)

年齡呼吸脈搏呼吸:脈搏

1~3歲25~30100~1201:3~1:4

4~7歲20~2580~1001:4

8~14歲18~2070~901:4

(3)血壓一般用汞柱血壓計,測量左上肢血壓。如疑為大動脈炎或主動脈狹窄,應測四肢血壓。新生兒及小嬰兒宜采用多普勒超聲監聽儀或心電監護儀測定血壓。不同年齡兒童選擇不同寬度的袖帶,合適的袖帶寬度應為上臂長度的1/2~2/3,袖帶過寬測得的血壓值較實際值偏低,過窄時則較實際值偏高。年齡越小,血壓越低。兒童收縮壓正常值可按以下公式推算:收縮壓(mmhg)=80+;舒張壓為收縮壓的2/3。

3.皮膚和皮下組織應在自然光線下檢查皮膚,仔細觀察身體各部位皮膚的顏色,有無蒼白、黃染、發紺、潮紅、出血點、瘀點(斑)、皮疹、脫屑、色素沉著、血管瘤、潰瘍、瘢痕,毛發有無異常;觸摸皮膚的溫度、濕度、彈性和皮下組織及脂肪的厚度,注意有無脫水或水腫,皮下有無結節等。

4.淋巴結一般檢查耳前、耳後、枕後、頜下、頦下、頸部、腋窩、鎖骨上、肘上及腹股溝等部位的淺表淋巴結,觸診時應注意淋巴結的大小、數目、活動度、質地、有無粘連和(或)壓痛等。正常情況下在這些部位(頦下、鎖骨上、肘上除外)可觸及單個質軟、黃豆大小、活動、無壓痛的淺表淋巴結。

5.頭部

(1)頭麵部1注意檢查頭顱大小、形狀、有無畸形,前後囟及骨縫大小、有無凹陷或隆起,並測量頭圍。新生兒注意檢查有無產瘤、血腫,小嬰兒注意檢查有無枕禿、顱骨軟化、顱骨缺損等;2注意觀察麵部表情、眼距寬窄、鼻梁高低、麵部兩則是否對稱、有無特殊麵容等。

(2)眼、耳、鼻1注意檢查眼裂大小,眼球活動情況,眼球有無突出、震顫,有無斜視,瞳孔大小、形狀及對光反射,有無眼瞼水腫與下垂,結膜有無充血、分泌物,鞏膜是否黃染,角膜有無混濁及潰瘍等;2檢查耳郭有無畸形,聽力是否正常,雙側外耳道有無分泌物、癤腫、異物,有無外耳牽拉痛、乳突壓痛等。若疑為中耳炎者,應用耳鏡檢查鼓膜情況;3觀察鼻形,注意有無鼻翼扇動、鼻出血、鼻腔分泌物及鼻通氣情況。

(3)口腔注意檢查唇及口腔有無畸形,口唇有無蒼白、發紺、幹燥,口角有無炎症、糜爛、皰疹,口腔黏膜有無出血、潰瘍、黏膜斑、鵝口瘡,腮腺開口處有無紅腫、分泌物,伸舌有無震顫及活動度,舌質及舌苔顏色,有無地圖舌、楊梅舌,雙側扁桃體是否腫大,有無充血、分泌物、膿點、假膜,咽部有無潰瘍、充血、濾泡增生、咽後壁膿腫,牙齒數目及齲齒數等。口腔呼出的氣體有助於臨床診斷,如呼出醋酮味提示存在代謝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