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頸部注意檢查頸部姿勢及活動度,有無斜頸、短頸或頸蹼畸形,甲狀腺有無腫大,氣管是否居中,有無頸靜脈怒張、頸動脈搏動,有無頸肌張力增高或弛緩等。
7.胸部注意檢查有無胸廓畸形(如雞胸、漏鬥胸、赫氏溝、肋緣外翻、肋骨串珠等),胸廓兩側是否對稱,心前區有無隆起及呼吸運動異常。
(1)肺部1視診時應注意觀察呼吸頻率、節律、深淺度,有無呼吸困難和三凹征(鎖骨上窩、胸骨上窩、肋間隙和劍突下吸氣時凹陷);2觸診時注意檢查有無雙側語顫增強、減弱及胸膜摩擦感;3正常兒童肺部叩診為清鼓音,肝濁音界在右胸第4肋以下;4聽診時正常兒童呼吸音較成人響,呈支氣管肺泡呼吸音。應注意檢查腋下、肩胛間區及肩胛下區有無異常呼吸音。
(2)心髒1視診時仔細觀察心前區是否隆起、心尖搏動強弱和範圍,正常兒童心尖搏動範圍在2~3cm2之內,肥胖兒童不易看到心尖搏動,右位心者心尖搏動在右側;2觸診時進一步明確心尖搏動部位、強弱和範圍,注意檢查有無心包摩擦感及震顫;3叩診可粗略估計心髒大小、形狀及其在胸腔的位置,不同年齡兒童正常心髒濁音界參見表2-4;4聽診應注意檢查心率、心律、心音及雜音。心率的正常值隨年齡而異,但應與其脈搏數一致。注意檢查心律是否規則,與呼吸周期有無關係。正常小兒肺動脈瓣區第二音比主動脈瓣區第二音響,吸氣時可有分裂。若聞及雜音,應注意檢查雜音的部位、時限、性質、強度及傳導方向,需注意鑒別雜音是功能性還是器質性(見表2-5)。小兒功能性雜音常在發熱、興奮、緊張或活動後出現增強。
表2-4不同年齡兒童正常心髒濁音界
年齡|右界|左界
<1歲|沿右胸骨旁線|左鎖骨中線外1~2cm
1~4歲|右胸骨旁線與右胸骨線之間|左鎖骨中線外1cm
5~12歲|接近右胸骨線|左鎖骨中線上或左鎖骨中線內0.5~1cm
>12歲|右胸骨線|左鎖骨中線內0.5~1cm
表2-5功能性雜音與器質性雜音的鑒別
項目|功能性|器質性(先天)|器質性(後天)
部位|胸骨左緣2~4肋間或心尖部|胸骨左緣2~4肋間多見|心尖部多見
時限|收縮期|收縮期為主|收縮期或舒張期
性質|柔和、低音調、無震顫|粗糙、響亮、常伴震顫|吹風或隆隆樣、可伴震顫
強度|2級以下|2~4級|3以上
傳導|不傳導|向頸部、心前區及背部傳導|多向腋下和背部傳導
與體位關係|明顯|不明顯|不明顯
8.腹部1視診檢查時應注意腹部形態、大小、膨隆與否、腹壁靜脈是否怒張,新生兒應注意臍部有無分泌物、出血、炎症、臍疝;2觸診有無壓痛(注意觀察兒童表情),正常嬰幼兒肝髒可在右肋緣下1~2cm處觸及,柔軟無壓痛,6~7歲後不應再觸及。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偶可在左肋緣下觸及脾髒邊緣,柔軟無壓痛;3腹部叩診可以確定膨隆的腹部是積氣還是積液,正常除肝脾區叩診呈濁音外,其餘均為鼓音。當腹水在1000ml以上時,移動性濁音呈陽性;4正常情況下每10~30秒可聽到一次腸鳴音,腸鳴音亢進見於腸梗阻,消失見於腸麻痹。如聞及血管雜音,應注意雜音性質、強弱及部位。
9.脊柱和四肢注意檢查脊柱的活動度、軀幹與四肢比例,有無畸形(如脊柱側彎或後凸、“o”型或“x”型腿、多指或趾畸形),有無手及足鐲、杵狀指(趾)等。
10.外生殖器和肛門觀察有無畸形(如先天性無肛、尿道下裂、肛裂、兩性畸形、隱睾等),女孩有無異常**分泌物,男孩有無包皮過長、包莖、鞘膜積液和疝等。
11.神經係統根據年齡、病種、病情等選擇必要的檢查。
(1)一般檢查觀察兒童的神誌、精神狀態、反應靈敏度、麵部表情、運動和語言能力。
(2)神經反射應注意檢查各種原始反射、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在解釋檢查結果意義時,一定要根據病情,結合年齡特點全麵考慮。如新生兒期存在吸吮反射、擁抱反射、握持反射,新生兒和嬰兒期提睾反射、腹壁反射較弱或不能引出,2歲以下小兒babinski征可呈陽性(但一側陽性、另一側陰性則有臨床意義)。
(3)腦膜刺激征是否有頸抵抗、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陽性。3~4個月內的嬰兒由於屈肌緊張,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可陽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