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書法五講4(3 / 3)

“書如其人”,並不是簡單地指他的品質高下或者政治立場,而是這個人的藝術境界和人生境界。明代董其昌一生幾經起伏,既做過萬貫家財的江南首富,又做過靠朋友救濟為生的“喪家之犬”,多次做官,又多次下野。但他的內心世界極為超脫,有“流水白雲常自在”之境界,因而他的書法也盡顯飄逸淡遠之風,康熙則讚揚他的字“豐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在第二講中,我們提到了王羲之的《蘭亭序》,你看這個行書,字裏行間都表現出開闊的胸襟和“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飄逸豪邁氣度,使人聯想到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出自魯迅的演講。晉人在我們印象裏輕裘緩帶,不鞋而屐。他們“簡約雲澹,超然絕俗”。那種名士風範確實是真名士自風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雋秀王衍、樂廣至於江左領袖王導、謝安,莫不是清峻通脫,表現出的那一派“煙雲水氣”而又“風流自賞”的氣度,幾追仙姿,為後世景仰。

劉熙在《藝概》中說,“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書法是人性情的自然流露,而不能撟揉造作。當今的書法家見很多書法作品因為古樸、拙雅而聞名,他們就想模仿,所以裝傻,這是一個很大的毛病。“拙”是一種天真自然的流露,來源於樸實無華的心靈,正如繪畫中的“赤子”之狀態。而裝傻則不然,心裏本來有很明白的計算,工於心計、老謀深算,表麵上則裝得天真爛漫、渾沌迷茫。這種人是寫不出好字的。大家就裝傻,就出來第二個毛病:趨同。去個書畫展,猛一看,一個個都挺有個性,但加在一起就是集體無個性了,大家都歪歪斜斜。

《藝概》劉熙載著。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一部優秀的理論著作。全書共6卷,分為《文概》、《詩概》、《賦概》、《詞曲概》、《書概》、《經義概》,分別論述文、詩、賦、詞、書法及八股文等的體製流變、性質特征、表現技巧和評論重要作家作品等,論文既注重文學本身的特點、藝術規律,同時又強調作品與人品、文學與現實的聯係。

字如其人,書法是心性境界的自然流露,所以,要寫好字,還得加強內心的修養。楊守敬說:“梁山舟《答張芑堂書》,謂學書者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而餘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天分是我們無法左右的,但除了天才和愚鈍的人之外,每個人的天資大體差距不大。學好書法得勤奮,要多讀帖、多臨帖。這我們在前麵已經講到,這裏不多說了。在書法之外,還有兩件事要做:

第一,是培養高雅的品質。當然,這不單純是指人的好壞,而是一個才、學、誌等精神特質的綜合。

第二,要多讀書。黃庭堅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麵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一個人如果不讀書,難免會被俗事所擾,和他說話就毫無生趣。讀書,可以與先哲進行心靈和精神的交流,能開闊視野、寬和心境,也能培養獨立的精神和反省的品質,而不至於落入“人雲亦雲”毫無個性的趨同的俗套。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