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詩詞七講2(1 / 3)

同樣,拆字也可以達到這種效果。還是蘇小妹的故事。相傳蘇小妹曾對哥哥蘇東坡的朋友佛印不以為然,一次,小妹聽到佛印在給東坡談佛論理,等到得意之處還大誇佛法如何廣大、好人如何能成佛,於是,她作了一聯讓丫頭送給佛印: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一看,是個拆字聯:人曾為“僧”,人弗為“佛”,說的是人可以做和尚,人卻沒法成佛。知道蘇小妹在挖苦自己,於是他對出下聯反唇相譏: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蘇小妹一看,不僅對得工整,而且也巧拆了“奴”和“婢”兩個人,回應了自己的諷刺,不禁肅然起敬,佩服起哥哥的這位朋友。

用字不僅是這些技巧的應用,還要準備地把握何時、何處、如何運用這些技巧,這就是練字。練字就是要經過反複地錘煉、精心地推敲後用詞。這種練字在詩詞中也經常用到,“推敲”一詞便來自賈島作詩的故事。

一天,賈島騎驢漫步,忽然得一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思考了一會,覺得不妥,改成“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但又拿不定注意,於是在驢背上伸手作推敲之勢,以揣摩其中的不同韻味。一不小心,撞上了韓愈的儀仗隊,被人押至韓愈麵前。賈島便將作詩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說了,韓愈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佳矣。”賈島頓悟,從此兩人成了好朋友。這個“敲”用得好,有動態、有聲音。月光皎潔,萬籟俱寂,老僧輕輕敲門,輕微的敲門聲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噪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以動寫靜、響中寓靜,一瞬即逝的片刻聲響,襯托出夜晚的幽靜。倘用“推”字,則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練字對於對聯就更為重要,前麵我們已經講到俞樾夫人的答聯,雖隻是改用“飛”和“冷”,意境則更為悠遠、哲理也更為深刻。對聯中有不少用字傳神的例子。比如上海豫園得月樓上的名聯:

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

此聯的亮點在“送”上,它用詞出人意表,不僅與上聯“飛”相對,富含動感,而且運用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為觀者構造了一幅小樓月色圖。小小池塘,本是靜物,而且離月甚遠,怎能“送”月?原來水映月影,上下兩輪月。清風吹起,池塘上泛起層層的漣漪,水中的月影也飄飄搖搖,似乎要給得月樓送去。“近水樓台先得月”,如何得來?池水送來。如果用“映”字則完全是靜態,無法表達出這麼生動的情境。

自創聯2除了在“字”上講究,還可以靈活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對聯中可以用到修辭手法有很多,我們不一一列舉,這裏隻講幾個用得非常巧妙的例子。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誇張、雙關、用典。比喻和擬人在風景聯中經常見到,比如上麵講到的“池小能將月送來”,“送”便是擬人;再比如郭沫若題新疆天池聯,“一池濃墨盛硯底,萬木長毫挺筆端”,比喻,青山圍繞著天池,就像一方盛滿濃墨的硯台,深藍的天池水就是濃墨,而山上茂密的樹林就是作畫、寫字的筆毫,景便是畫。誇張也經常用到,比如徐悲鴻言誌聯:“直上青天攬明月;欲傾東海洗乾坤”,想上天摘月來照亮人間的黑暗,用東海的水洗淨世間的肮髒,誌氣何等之大?雙關就是對聯看起來是一意,實則還藏著一層意思,比如開始提到的諷刺袁世凱的對聯;明代大學者解縉對抗權臣的對聯也是非常好的例子,“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一馬陷足汙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鋸”,實為“句”,我們在對聯的開篇講過,下聯又叫“對句”,權臣本是譏諷解縉是隻小猴子,沒什麼才華,不敢來對他的對聯,沒想到解縉不但沒被難住,反而針鋒相對,“蹄”即為“題”,暗罵權臣,就你這老畜生,還敢出題賣弄才華?用典則是巧妙地化用一些古代的故事中意象、人物或者詩句等。現在很多意象都已經有確定的含義。比如“同心結”表示恩愛,源自梁武帝蕭衍的《有所思》:“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夏季結婚可以用:梔綰同心結,蓮開並蒂花。

對聯是文字的藝術,隻有在“字”和“文”上下功夫,才能營造出詩詞一般的意境,言有盡而意無窮。

第三講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對聯之美在乎凝神表意

對聯有了駢文麵貌和詩詞韻味還不能算是佳作,還要有散文的風骨。散文一般是對社會、對人生有睿思、有感發、有鋪陳、有喟歎,曲直成文。對聯要有散文的風骨,就是有立場,有褒貶,有所表達。比如說上麵講到的“青女素娥俱耐冷,名花傾國兩相歡”,到底表達了什麼?不知道,上聯頗有出淤泥而不染之誌;而下聯則僅僅是讚歎楊貴妃之美,沒有任何意味。還是那個要求,高手出來了:

商女不知亡國恨,落花猶似墜樓人。

上下兩聯都出自杜牧的詩,上聯出自《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下聯出自《金穀園》“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同是女子,上聯中,秦淮歌妓不懂亡國3之恨,還唱著《玉樹後庭花》這種亡國之音;下聯中,身為石崇之妾的綠珠獲知石崇為其獲罪的消息,“願效死於君前”,於是跳樓身亡,猶如飄落的花瓣。這聯一出來,大家紛紛鼓掌。為什麼?因為這裏麵有立場,表明了作聯人的褒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