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有了駢文麵貌、詩詞韻味和散文風骨,就是好對聯。曆史上有很多這樣的對聯,我們舉例加以說明。乾隆年間名士孫髯翁登雲南大觀樓後有感而發,作聯如下: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副對聯對仗工整,音律和諧。上聯格式為: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下聯的格式為: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平仄相合,讀起來琅琅上口、一氣嗬成。而且,它聯中有聯,就像大觀園裏有瀟湘館、有蘅蕪院、有稻香村,也像頤和園裏麵有扇麵殿等等。園中有園,聯中有聯。比如上聯中,“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下聯中有“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都是好對聯。
上聯突出一個“喜”字,喜溢四方,描繪了一幅頗富滇池風物特色的風景畫。作者登臨樓上,那廣闊無邊的滇海盡收眼底,作者興致高昂,敞開衣襟、推開頭巾觀海。接著寫大觀樓四麵的景觀:東邊的金馬山如奔騰的駿馬,西邊的碧雞山如飛舞的鳳凰,北邊的蛇山如蜿蜒的長蛇,南邊的鶴山如展翅的白鶴。然後又回到滇池美景:那一處處螃蟹和海螺狀的島嶼邊緣,點綴著如少女鬟髻鬢發般搖曳多姿的楊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蘆葦,點綴著水中的雲天和紅霞,就像鳥兒那五彩繽紛的羽毛。一刹那間,四季的景色都浮現眼前:金黃飄香的稻穀,波光萬頃的浪濤,六月盛夏的荷花,三月春風中的楊柳。作者邊看邊發感慨,文人雅士一定要來此登樓欣賞一番,可千萬不要辜負了如此美景。
下聯在一個“歎”字上下功夫,勾勒雲南的曆史變遷。看罷美景,幾千年的風雲變幻盡在心底,那無數的英雄6豪傑都隨著曆史的波濤湧向遠方,消失在盡頭。雄視一代的漢武帝,為了打開西南通途,曾在長安鑿昆明池,訓練水軍;大唐皇帝曾冊封南詔,立鐵柱刻頌功德;宋太祖竟手揮玉斧,劃疆立界,讓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肅經四川,占雲南滅大理,招降吐蕃,繼伐中原。多少統治者為“征服”雲南費盡心機,可這豐功偉績最終都隻是那彩樓簾外縈繞的朝雲,不等珠簾卷起,便在蕭蕭的暮雨中消失了,隻留下了那在夕陽和炊煙籠罩下的斷碣殘碑。那經久不息的隻有:寺廟裏依稀飄蕩的鍾聲,江岸邊點點的漁家燈火,天上南飛的兩行秋雁和還有那睡在山林間文人雅士醒後的一身清霜。這與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下的“白茫茫一片天地真幹淨”,有異曲同工之妙,就像一幅淋漓盡致的封建統治的衰亡圖。
這聯寫得非常好,寫景的上聯詩意盎然,寫史的下聯內涵深刻,被譽為“海內第一長聯”、“古今第一長聯”、“天下第一長聯”,為古今眾多名士及廣大遊人所仰慕及推崇。的確是名副其實!不過,這聯有個小毛病,唯一的毛病,太長,上下聯各108個字,而且構造的意境廣大深遠,都可以寫成兩篇散文,念完上聯,還得思索片刻才能念出下聯。一般來講,對聯有個要求,上聯念出以後,下聯能馬上出來,意思充分完整。
第四講莽莽天宇,恢恢地輪:詩詞之美在乎韻律和諧
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民族心理會孕育出各自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文藝形式。如古希臘的典型藝術是雕塑;德國的典型藝術是音樂;意大利的典型藝術是歌劇;我們中華民族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式,就是詩歌。雖然,基本上每個民族在早期都有自己口頭流傳的詩歌,有些也形成了詩歌藝術,比如《荷馬史詩》;但是都不如中華民族的詩歌發展地那樣完善和璀璨。中國的詩歌,從詩經、楚辭到漢樂府和賦、唐詩、宋詞、元曲基本是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社會裏形成的,它本身是一個自足的體係。而且,雖然它們有很多從產生到流行延續了上千年,但是每個時期都以某種為最,正如王國維所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