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詩詞七講3(3 / 3)

那韻律會不會束縛你的思想呢?當你知識不多的時候,當你肚子裏文章不多的時候,當你的詞彙很貧乏的時候,你會感到可供選擇的東西很有限,感到到處受約束:這個詞挺好,挺能表達我的想法,可是平仄聲不對,或者不押韻;這個行了,挺押韻,可是詞性又對不上,對仗不工整。但這個問題慢慢會解決的,隻要用心積累、堅持不懈,就像賣油翁能從銅錢孔裏倒油到葫蘆裏,而不灑出一滴,“無他,惟手熟耳”。“越是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著腳鐐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隻有不會跳舞的才怪腳鐐礙事,隻有不會作詩的才感覺格律的縛束。對於不會作詩的,格式是表現的障礙物;對於一個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現的利器。”

歐陽修:《賣油翁》陳康肅公堯谘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嚐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比如說我寫《炎黃賦》,“莽莽天宇,八萬裏雲馳飆作;恢恢地輪,五千年治亂興亡。邙碭脊脈,逶迤遠連昆崗;河洛清波,浩蕩奔注海。涉彼洪荒,文明肇創;萬代千秋蒙庥,厥功在我炎黃。”這是開頭,概括一下中華大地,概括一下為什麼“涉彼洪荒,文明肇創”,引出“炎黃”二帝,韻律完全符合要求,一氣嗬成,讀起來暢快淋漓。其實這篇賦就用了一個早晨的時間。憑著我對炎黃的了解,對詩詞本身的了解,我寫這種賦體文的感受,如果寫慢了就寫不出還寫不出氣勢來。所有,詩詞韻律的要求隻會給文章添彩,而不會束縛表意。

範曾:《炎黃賦》莽莽天宇,八萬裏雲馳飆作;恢恢地輪,五千年治亂興亡。邙碭脊脈,逶迤遠連昆崗;河洛清波,浩蕩奔注海。涉彼洪荒,文明肇創;萬代千秋蒙庥,厥功在我炎黃。曩昔混沌未開之時,含哺而無釜甑,結繩不見文字。伐檀有人,莫及舟車;蠶桑未采,何來垂裳。《禮》雲:“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偉哉炎黃,據天地之大德,值陰陽之交會,通靈鬼神之際,會道五行之秀。禮行赤縣,情係蒼生。仰畏天,俯畏人,惟寬仁恭儉,出於自然;而忠恕誠愨,始終如一。不蔽奸佞之讒,不用取容之士。天下鹹歸,百姓安樂。是以列星隨旋,日月遞照,風雨博施,萬物得和以生,得養以成。嫘祖,黃帝之妃,始創黼織;倉頡,黃帝之臣,以立文字。炎帝之女精衛,銜石而填滄海;炎帝之臣誇父,逐日以迎霞光。乃神乃人,惟載遠古;是傳是說,宜輔信史。歲月遷流,窮奇斯生,涿鹿風雲突變,域中歸於一統,百族聚為中華,自中原而滂沛十方。從茲以還,曆三代二千餘年而入於秦,再曆二千餘年而有今。天不欲亡我中華,必不亡中華之文化。中華文化,有源以之開流;神州百族,有秩以之共理。炎黃脊梁,遍列九州;姓氏血脈,揚輝全球。龍從雲起,先民圖騰,乃往昔五千年文明之大標識,亦茲後億萬年之大旌纛。大道之行,講信修睦,故國之興,端賴和諧。宇內各族,世界僑屬,齊獻瓣香,恭祭先祖。曆萬萬代,共眾芳之所在,固信美而永駐。刻石再拜,以頌以禱,斯馨無恙。

最後,附帶地說一下詩歌吟哦。在古代,除了漢賦和格律詩基本都是用來作唱詞的,可以配樂演唱;而且漢賦和格律詩也很適合吟誦。現在有些人提倡吟誦,有些電視上也出現了吟哦的節目,但實在是其貌不雅、用力過猛,做作、有偽態,有點像日本人朗誦古詩。日本人朗誦古詩,頗有點武士道的精神,一看就是在表演。其實,這並非中國詩詞的根本。中國詩歌本是隨性所發,其音律雖然是人為雕琢,但是其本質是順乎自然的。

下棋不能沒有規矩,詩詞也不能沒有韻律。就連杜甫這樣的大詩人,一生都注重格律,“晚節漸於詩律細”,何況我們呢?

第五講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詩詞之美在乎高遠境界

韻律是詩歌的基礎,但是僅僅韻韻和諧卻不是好的詩歌。好的詩歌還要“通郵人鬼神”。什麼叫“通郵人鬼神”?鬼不是壞東西嗎?做壞事才下地獄,成為惡鬼,為什麼要敬奉惡鬼呢?不是這樣的。在三代之前,鬼是了不起的,屬於地神,跟天神一樣屬於神祗。人、地、天是宇宙三極。“通郵人鬼神”就是要與天地精神相往還,與古聖賢的心靈相往還,還要與自己的心靈相往還,詩歌正是心靈通向天地、往哲的載體。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