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個人所得稅的相關概述及稅收優惠
一、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範圍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或是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1.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對於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團體經費管理製度改革後,領導幹部和管理人員使用的公費家庭電話、公用車被取消,而以電話費、交通費等補貼形式發給個人,對取得的電話費、交通費補貼並入當月個人工資總額,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
為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對企業以醫療費包幹名義發放的津貼、補貼以及獎金,應並入工資、薪金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企業以現金形式發給個人的住房補貼、醫療補助費,應全額計入領取人的當期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但外籍個人以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對屬於勞動保護範圍但超標準給職工發放的勞保性質的服裝,按照國家經貿部或省經貿委規定的標準扣除,對其差額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對企業發給職工的不屬於勞動保護範圍的各類服裝,均應並入個人的當月工資全額計征個人所得稅。企業按照原國家經貿委或省經貿委規定的勞動保護範圍和標準給職工發放的勞保性質的服裝,不征收個人所得稅。任何單位以現金形式支付給職工的服裝費,均應並入職工的當月工資中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實行內部退養、退休的個人在其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工資、薪金,不屬於離退休工資,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企業內部退休職工在內部退休期間按月取得的工資、薪金,仍為在職職工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依法計征個人所得稅。
企業和職工個人超過《失業保險條例》規定的比例繳付失業保險費的,應將其超過規定比例繳付的部分計入職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依法計征個人所得稅。
企業根據自身經濟能力為本企業職工建立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保險費用從企業自有資金中的獎勵、福利基金內提齲 保險費支出並入職工個人所得征稅。
企業為職工以社會保險津貼統一認購的儲蓄性養老保險,保險費用應從企業自有資金中的獎勵、福利基金內提取,並入職工所得按照“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對離退休人員受聘在企事業單位工作而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包括個體工商戶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以及其他行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取得執照,從事辦學、醫療、谘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取得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納稅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它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4.勞務報酬所得。
它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製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谘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的區別,主要在於工資、薪金所得屬於非獨立的個人勞務活動所得,而勞務報酬是獨立從事各種技藝和提供各項勞務取得的報酬。前者存在雇傭與被雇傭的關係,後者則不存在這種關係。
5.稿酬所得。
它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它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它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8.財產租賃所得。
它是指個人出租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9.財產轉讓所得。
它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10.偶然所得。
它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11.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如個人取得由銀行部門以超過國家規定利率和保值貼補率支付的攬儲獎金,居民個人從證券公司得到的回扣收入或交易手續費返還收入,個人為單位或他人提供擔 保獲得的報酬,單位在年終總結、慶典、業務往來及其他活動中,支付其他單位和部門人員的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
房地產企業在向個人支付上述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時,不論其是否屬於本企業人員,均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二、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5%~45%。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35%的超額累進稅率。
3.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
4.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5.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
三、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1.下列項目免征個人所得稅:
(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麵的獎金。
(2)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3)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即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其中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所說的救濟金,是指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
(5)保險賠款。
(6)軍人的轉業費、複員費。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9)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10)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免稅的所得。
其他相關規定明確的免征或暫免征收項目:
1.對個人取得的教育儲蓄利息所得以及財政部門確定的其他專項儲蓄利息或者儲蓄性專項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按照國家或省級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2.企業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提取並向指定金融機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金,不計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其超過規定的部分應當並入個人當期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3.對於在征用土地過程中征地單位支付給土地承包人的青苗補償費收入,暫免征個人所得稅。
4.個人轉讓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暫免征個人所得稅。
5.達到離退休年齡,但確因工作需要,適當延長離休退休年齡的高級專家,其在延長離休退休期間的工資、薪金所得,視同退休工資、離休工資,免征個人所得稅。
6.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紅利、個人投資者購買基金獲得收益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7.儲蓄存款在2008年10月9日後(含10月9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2.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準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其減征的幅度和期限由盛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1)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2)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
(3)其他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減稅的。
上述經盛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以減免的所得,僅限於勞動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經營費所得、其他所得不能減征個人所得稅。
6.1.2房地產企業個人所得稅的概述及申報指南
一、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根據稅法規定的適用稅率和費用扣除標準,各項所得的應納稅額,應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房地產企業根據計算出的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所得稅。
1.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每月收入額-2000元或48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其中,每月收入可扣除費用2000元(2008年3月1日前為每月1600元),考慮到企業聘用的外籍人員和在境外工作的中國公民生活水平,這部分人在每月可扣除費用2000元的基礎上,再減除2800元,即4800元。
例6-1】東方房地產公司2010年2月發放甲某工資5000元,計算公司應代扣的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5000-2000=3000(元)
應代扣的個人所得稅=3000×15%-125=325(元)
如果甲某為外籍人員,則需扣除4800元的費用。
應納稅所得額=5000-4800=200(元)
應代扣的個人所得稅=200×5%=10(元)
對個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製和績效工資辦法的企業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應單獨作為1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由房地產企業代扣代繳。但一個納稅年度內,該計稅辦法隻能使用一次。除全年一次性獎金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補貼,如季度獎、加班獎、公務用車補貼、通信補貼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並,按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個人所得稅的具體步驟為:
(1)先將雇員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