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勝仗的捷報傳到京城,聖上大喜,重賞三軍,給帶軍的將領都提了品階。金尚書:“聖上,此次戰役大勝,上靠陛下天恩,黎民一心,下靠三軍將士驍勇,不顧生死,是以天佑我朝。臣以為,薑記船行臨危受命,也應褒獎。”
“眾卿以為,朕該如何封賞?”
兵部尚書幾不可察地點了一下頭,一位大臣上前啟奏:“臣以為,薑記船行一介商賈,逢陛下垂青,擔此重任,已是福分。論起功勞,也不宜封賞爵位,不若賞賜珍奇古玩,也算全了陛下恩德。”
“金愛卿以為如何?”
“聖上。倭患由來已久,倭地貧瘠苦寒,此次大軍雖重創倭人,我東南富庶,難保倭人不會卷土重來。臣請奏,合福、浙、蘇三省水軍之力,組建東南水軍,駐守福州,守住關隘,護佑黎民。福州下設官辦船行,轄屬民辦船行需至官辦船行登記備案,一應船隻調度皆由薑記船行從旁協助。東南水師一應用船,皆由官辦船行出品。”
“陛下不可。曆來軍船都由市舶司製造維修和調度,怎可由商戶代行職責。”
“地方起了倭患,東南三省竟無船可用。追擊倭寇時,船艙竟然漏水,若不是水師將士都諳熟水性,隻怕白白犧牲了我朝水師的大好兒郎。”
“三省都有船隻維護點,水師未定時檢修,怎可怪罪到市舶司頭上?”
“維護點的工匠技藝不如市舶司精湛。漏了修,修了漏,船隻未到報廢年限,隻能縫縫補補。市舶司發下通告,近年沿海無戰事,軍船的使用年限一年長過一年。將士們戲稱,上一刻在甲板,下一瞬便到了船艙,再過片刻,就到了水裏。如此而來,如何能驅除倭患。”
“原是軍費吃緊,想著能省則省。若沿海水師早報軍船破損狀況,定是經費再吃緊也要換新船的。好在現在也還來得及。維護點工匠技藝不熟,便把船隻調往市舶司來修。”
“你們換新船,東征前,不是造不出來嗎?調來市舶司,你們可知沿海到上京,再回去,路上得耗時幾月嗎?陛下,這是東南三省水師的折子,請過目。”說罷,將一份折子經由宮人呈給聖上。
聖上看完奏折,看向市舶司的大臣,還未待其開口,便將折子扔到大臣身前:“看看你們幹的好事!”
大臣顫顫巍巍撿起奏折,粗略地過了一遍,兩腿一軟,跪拜在地:“臣該死。”
“你是該死。朕念你年歲大了,對朝廷也算有幾分貢獻,給你一個機會,若市舶司三月之後,還是這般,你就回鄉享含飴弄孫吧。”頓了一刻:“東南水師的事情,由吏部去辦。薑記封賞的典錄冊子,禮部擬定。福州官辦船行和薑記封賞的事情,金尚書代朕走一趟,給他們賜塊牌子。”
“是,臣等領旨。”
這次行程不趕,待到裝點好各類賞賜,一路走走停停,金大人一行人到薑家的時候,已經是一月半以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