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96年的太子奶,雖然資曆不淺,但不像蒙牛那樣幸運碰到過市場利好期。常溫奶切下了乳業市場的一大塊蛋糕,留給乳酸菌奶飲品的空間很少。專注的太子奶可能會領銜乳酸奶飲品,但要笑傲整個乳業市場並不容易。
太子奶在營銷上也有軟肋,太子奶每一級的經銷商都會設商超版、明星版、時尚版三個級別,但產品換湯不換藥,都是乳酸菌飲料,隻是在包裝上有所差異,同質化嚴重。缺乏有效的營銷術,太子奶拿什麼贏得市場。
為了上市,在VC的資金支持下,太子奶瘋狂擴張四處建廠,準備在全國建立八大基地,在太子奶的藍圖中,“八大基地一旦全麵投產,太子奶集團的總生產麵積將達到180萬平方米,其乳酸菌奶飲料的年產能將達到300億。”但是,憧憬成為國內乳業巨頭的太子奶,是否考慮到其產品的市場規模。
再加上2008年,太子奶上市不逢時,全球遭遇金融風暴,上市不利,失去了最後一根討好VC的稻草。在VC的上市逼宮下,太子奶走出了一盤殘局。
當我們被外國人嘲笑,“中國沒有因為發展太慢而垮掉的企業,隻有因發展太快而拖垮的企業。”我們一再警告企業已有“耐得住寂寞,受到住誘惑”,企業才會生存下去,並逐漸從優秀走向卓越。但背後有VC這把鞭子,頭上懸著對賭協議這把利劍,企業的發展如何才能慢下來,企業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外國VC一枝花。”外國VC居心不良,為何中國的VC不能獨臂擎天?經過短短十年的發展,中國的VC已經有了一定發展,但也是“有些長跑,有些短跑,有些在看熱鬧”,良莠不齊,依靠中國VC的力量很難為中國企業提供充裕的資金。中國VC缺失,歸根結底,在於中國的VC也缺錢。
在中國,民間資本總量大約有2萬億左右,一旦這些資本被激活,將會產生巨大的生產力和社會經濟效益,勢必對中國經濟的增長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民間資本這個“籠中虎”並沒有充分發揮潛力,企業卻因融資無門而焦頭爛額甚至破產。
蒙牛遭遇資本瓶頸時,並不是一開始就走對賭協議這條險路,而是被逼上梁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