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孤獨、敏感、神經質和天才(3 / 3)

1918年,戰爭結束的時候,成長為一個青年的弗洛姆卻深深地陷入了重重困惑之中。這一切都使他感到不可思議,“我不明白戰爭是怎樣發生的,我希望理解大眾行為中那些非理性的因素,我熱烈地渴望和平和國際間的友好往來。此外,我越來越深深地懷疑一切官方的意識形態和聲明,堅信‘我們必須懷疑一切’這個論斷的正確性。”慢慢地,弗洛姆開始模模糊糊感覺到,人的行為和心理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這樣他就開始放棄成為一個猶太學者的願望,逐漸地對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學說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這正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轉向。

◎3.一覽眾山小

就這樣,弗洛姆帶著重重困惑進入了大學。1918年戰爭結束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法蘭克福大學,這是他新生活的開始。就是在這個時期,他碰上了兩個影響他一生的偉大人物:馬克思和弗洛伊德。從他們那裏,弗洛姆找到了解決人生重重困惑的金鑰匙,而且他一生的思想軌跡都和這兩個人的思想息息相關。

剛入法蘭克福大學的時候,弗洛姆選的是法學專業。其實,他對法律不太感興趣,主要的精力都投在了宗教方麵的學習。在法蘭克福大學呆了兩個學期後,他放棄了原來的專業去了海德堡大學。

在海德堡大學學習的時期,他主攻的是心理學、哲學和社會學,指導他的老師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是:卡爾·雅斯貝爾斯和阿爾弗雷德·韋伯等等。雅斯貝爾斯是存在主義的一個主要代表人物,與海德格爾齊名;阿爾弗雷德·韋伯這個名字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有一點陌生,如果提起馬克斯·韋伯,大家就可能很熟悉了,而阿爾弗雷德·韋伯正是馬克斯·韋伯的兄弟。

這一時期,弗洛姆廣泛地閱讀了經濟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政治理論家的著作,馬克斯·韋伯和斯賓塞的著作是他的首選。在他20歲的時候,他一接觸到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學說,就如同找到了知己,便如饑似渴地研究起來,他早年的經曆和困惑在這裏碰出了火花,在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體係中找到了答案。

他深為馬克思和弗洛伊德所描繪的世界圖景所癡迷,並為之感動。他說:

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是我們時代的設計師。他們對現實的基本秩序充滿了信心,並一致認為,在自然界的產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不僅是發現秘密,而且探索自然界的模式與設計也是我們的基本態度。因此,他們各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了研究,他們的著作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具有最高的藝術性,最高地體現了人類渴求理解、渴求知識的需要。

通過在海德堡的學習,弗洛姆的知識麵越來越寬廣了,在不斷吸收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學說的養料的同時,他仍沒有放棄猶太法典的學習,這時的他還是一個虔誠的猶太教徒。

在阿爾弗雷德·韋伯的悉心指導下,弗洛姆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這篇論文是關於三個散居在國外的猶太人團體:聖經派教徒、哈西德派教徒和革新派教徒的社會心理結構,在當時這種研究是很新穎的。很快地,1922年他獲得了海德堡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

由於對弗洛伊德思想的癡迷,1923年,弗洛姆去了慕尼黑。在慕尼黑大學,他跟隨威廉·維特恩伯格專門學了一年的精神分析學和心理學。經過一年的學習,他逐漸感覺到成為一個猶太教的拉比的想法,已經束縛了他對人的理解,於是他放棄了這個職業,轉而成了一個精神分析師,但對宗教的熱情一直保留在他後來的作品中。他又師從卡爾·蘭道爾繼續接受精神分析訓練。後來,弗洛姆和他的老師卡爾·蘭道爾以及喬治·格羅德克、海因裏希·門和歐內斯特·施奈德成立了南部德國心理分析研究所,隨著成員的增加,他們這個學會不斷壯大,後來成為了法蘭克福學派的一部分。

通過這幾年的學習,弗洛姆已經是一個知識淵博的精神分析師了,但孜孜不倦的他並不滿足,隨後他去了著名的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在這裏,弗洛姆又成為了漢斯·薩克斯和特奧多爾·萊克的學生,繼續接受精神分析的正規訓練,從理論到臨床無所不包。弗洛姆一直是一個勤奮好學、紀律嚴格的學生,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是一個正統的弗洛伊德主義者了,他還發表了一些有關精神分析的文章,這些都沒有超出弗洛伊德的思想範圍。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秉承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在各方麵都很正統,弗洛姆能從這兒畢業實屬不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