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_第28章 凡事要往好處想(1 / 1)

行業典範

一位中國婦人移民美國,在一個市場裏擺攤賣菜。(舞若首發)

/她好像從來沒有煩心事似的,每天開開心心、和和氣氣。顧客一看見她喜氣洋洋的笑臉,心情就變得愉快起來。他們都樂意買她的菜,跟她聊一聊,她的生意比誰都好。

其他攤販非常嫉妒,他們掃地時,經常有意無意地將垃圾往她的攤位前掃,想給她製造一點不開心。

誰知中國婦人對這種促狹行為毫不計較。別人將垃圾掃過來,她就高高興興掃進自己的垃圾筐裏,好像撿了便宜似的。

別的攤販好不奇怪:這種事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終於有一天,一位墨西哥婦人忍不住好奇心,問她:“人家故意把垃圾掃到你這裏來,你為什麼不生氣,反而很開心呢?”

中國婦人笑著回答:“在我們國家,過年的時候要把垃圾往家裏掃,垃圾越多,說明來年賺的錢越多。現在大家都送錢給我,我當然開心了。”

此後,再也沒有人將垃圾往中國婦人的攤位前掃了,而她的生意仍跟以前一樣好。

大年初一將垃圾往家裏掃,中國某些地方確有這種風俗。平時將垃圾往家裏掃,相信全世界都不會有這種風俗。這位婦人為什麼能開開心心對待這件不開心的事呢?她運用的是一種心理調節技術:凡事往好處想。

運用這項技術,首先要認清它的好處:心情好,事情往往順利;事情順利,心情就很好。這是良性循環。一旦進入良性循環中,往往事業順心、關係暢通、感情和美。所以,遇到不開心之事,采用什麼應對手段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保持一個好心情,以免搞亂了良性循環。當我們有了這種明智認識,就比較容易運用“凡事往好處想”這項心理調節技術了。

方法一:自我抬高法。比如別人將垃圾掃過來時,那位婦人可以這樣想:“他們在嫉妒我,說明我比他們都優秀,我應該高興才對。”這樣一想,心情就開朗多了。

方法二:觀賞動物法。在動物園裏,你看見動物呲牙咧嘴威脅你,你不會生氣,反而覺得好笑。所以,與人發生衝突時,不妨以觀賞動物的心情看待對方。“被驢子踢了一腳,有必要踢還一腳嗎?”這是林肯調節心理的想法。生活中還有一句流行的俗語:隻當被狗咬了一口。當你用觀賞動物的心情看待那些冒犯你的人時,就不會有那麼強的報複心理。

方法三:自寬自解法。此法的要點是,當糟糕的事情發生時,要慶幸更糟糕的事情沒有發生。比如摔了一跤,就想:幸虧沒傷著骨頭。遲到被老板罵,就想:幸虧沒被炒魷魚。嫉妒的人給你製造麻煩,就想:幸虧我不需要嫉妒別人……好與壞是比較的結果,並無一定。好事跟更好的事比,就像壞事;壞事跟更壞的事比,就像好事。當你意識到這件事可能有更壞的結果而它並沒有發生時,你會感到慶幸,心情自然開朗起來。

心靈的天氣要靠自己調節。

諺語

拿得起,放得下

郵遞員為自己劃船才能把一張生日卡送交燈塔管理人,心裏很是不高興。燈塔管理人說:“如果你再嘀嘀咕咕,我就要訂閱日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