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_第32章 跟顧客站在同一陣線(1 / 1)

行業典範

一位女士來到洗潔劑專櫃,想買那種廣告上聲稱“一洗了之”的清潔劑。【首發】她對廣告宣傳的效果有些疑問,不放心地問售貨員:“小姐,這種洗潔劑真的可以‘一洗了之’嗎?”

“我想是的。”售貨員微笑著說,“不過我們可以試一試,看那些家夥到底有沒有說謊。”

售貨員將一點鞋油擦在一塊布上,在早就準備好的水盆裏洗了一下,結果越洗越髒。她擦了一點那種牌子的清潔劑,又洗了一下,這塊布馬上變得光潔如新。

售貨員笑著對那位女士說:“看來那些家夥沒有欺騙我們,真的可以‘一洗了之’。”

女士欣然買下一些清潔劑。別的女顧客見此情景,也忍不住購買衝動。結果,售貨員很快就成交了十幾筆生意。

在本例中,也許你已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這位女售貨員兩次用到“那些家夥”,兩次用到“我們”這個詞“我們可以試一試”、“沒有欺騙我們”,這種巧妙的措辭有很強暗示作用:

一方麵,將自己跟那些用廣告促銷的廠家劃清界限,因為時下搞欺騙宣傳的廠家非常多,不能不讓人心存疑慮;

一方麵,讓自己跟顧客站在同一陣線,其意是說:我們都是女人,我跟你一樣希望“一洗了之”的廣告是真的,我跟你一樣擔心這條廣告並不是真的,這樣就讓顧客產生了很強的認同感,雙方的關係一下子拉近了。接下來再演示商品,無論結果如何,顧客對營業員的態度都是滿意的。假設這種洗潔精達不到顧客希望的效果,她也會請營業員再介紹另一種產品,就像請一位朋友幫忙一樣。

在提供服務時,我們應該記住:作為服務人員,我們是站在供應方與需求方之間,如果要有所偏袒,隻能偏袒顧客。隻考慮如何把商品推銷出去,不管顧客的感受和實際需求如何,這是跟供應方站在同一陣線,表麵看有利於提高業績,其實不然。真正能提高業績的做法是與顧客處於同一陣線。

為什麼呢?從感情上來說,我們隨時會跟顧客接觸,關係自然應該親近一點;從理論上來說,顧客的需求決定了商品的供應,決定了市場大小,決定了市場的興衰,我們隻有牢牢抓住顧客的需求,才能抓住市場,抓住業績。

特別提示:

把顧客當自己人。

諺語

不怕貨賣不掉,就怕話沒送到

導遊帶著一批旅遊者參觀古堡。在很深的地道裏他們發現了幾具骷髏。

“這些骷髏是怎麼回事?他們生前都是些什麼人呢?”旅遊者問。

導遊說:“我想他們一定是些舍不得花錢請導遊的旅遊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