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成長的策略(財商型孩子的成長期訓練)(3 / 3)

(14)和孩子遊戲時不要放水,而應徹底獲勝。

(15)利用孩子入園、入學等“段落”做為教養的機會。

(16)讓孩子盡早稱呼自己為“為”。

(17)讓孩子和過去的自己或年幼的孩子相比,可促使“斷奶”。

(18)從小即告知孩子,何時該做什麼事,讓他先有心理準備。

方法三:引誘法--恩威利誘是教養孩子的最佳方法

(1)與其父母每日嘮叨,不如三天檢查一次教養工作。

(2)注意孩子的朋友,可以找到教養自己孩子的絕妙良機。

(3)小錯當場責備,大錯稍後質疑。

(4)由他人口中傳來的讚美,可使效果倍增。

(5)即使責罵孩子,也應每次都使用不同的“台詞”。

(6)使用比平常說話更低的音調責備孩子,效果更佳。

(7)在應該責罵時保持沉默,可發揮比責罵更好的效果。

(8)責備孩子時,不見得一定要說明理由。

(9)先讓孩子正襟危坐再責備他,可使效果倍增。

(10)懲罰過錯的“威力”,最好每五回實行一次。

(11)當孩子說“可是……”時,父母應以“不錯,但……”回應。

(12)孩子若將責任推給他人則問他:“那個人會怎麼說呢?”

(13)孩子若不想做某事時,則幹脆嚴禁他去做那件事。

(14)麵對孩子,父親與其饒舌,不如“沉默”。

(15)父親應脫離家人的立場看待母子的爭吵。

(16)進行指示前宣布“隻說一次”,可讓孩子專心傾聽。

方法四:搔癢法--讓孩子不再放任的誘導方式

(1)當孩子搬出“因為我朋友都這樣……”的邏輯時,可回答:“也有別的孩子不是這樣。”

(2)即使不得不接受孩子的要求,至少也要讓他等上一周。

(3)拒絕孩子的要求時,應提出接受要求的條件。

(4)即使孩子不願一人獨睡,父母也不要哄他、安慰他。

(5)當孩子敘述某事時,要讓他習慣於使用主語和述語。

(6)斷然拒絕孩子要求的任務,要由父親擔任。

(7)與其禁止孩子哭泣--不如先聽聽他的要求。

(8)如果孩子不停止哭泣,就不聽他傾訴。

(9)就算是遊戲,也不要允許孩子“等一下!”

(10)欲糾正孩子的任性,可讓他照顧年幼的小孩。

(11)不說善惡,但論得失,即可抑製孩子的任性。

(12)父母要知道孩子是獨立個體,此為斷絕依賴感之起點。

(13)要孩子“斷奶”,父母必須先跟自己的父母“斷奶”。

(14)訓練孩子脫離父母,可一周訂出一段父母的自由時間。

(15)即使孩子使用幼兒語,父母也應以一般言語對應。

(16)為免慣壞孩子,不要稱孩子為“獨子”或“奶奶的心肝”。

(17)不要常向孩子致歉說:“都是媽媽不好”。

(18)孩子爭吵時,父母不要介入仲裁,而應擔任旁觀者。

(19)和孩子一起搭乘火車時,父母不要對座位表示關心。

(20)就算孩子真的累得走不動,也不要背他或抱他。

(21)不要問孩子:“會痛嗎?”而應該問:“不會痛吧?”

(22)即使明知孩子忘了帶東西,仍要故意裝作不知道。

四、沒有不能容忍的錯誤(青少年時期是可以犯錯誤的時期)

讓家庭成為孩子的避風港,給他們一個探險的人生,輝煌的生命之旅。一個天才的成長 肯定不會是平坦和筆直的,總是艱難曲折、坎坷不平,充滿了各種矛盾和鬥爭。如果有真愛,我們就能發現,對任何孩子都一樣,沒有什麼是不可容忍的錯誤,如果你能發現他的神奇,就知道如何保留他們的神奇的魅力,去培養他們,要正確對待他們成長中的錯誤。如果你把他們當天才看,當偉人看,你就能原諒他們的過失,你就能明白他們犯的是他們必然要犯的錯誤,他們應該犯的錯誤。不要一方麵希望他們是奇才,另一方麵又用機械的標準的生產方式去“複製”他們。在我們所認為的犯錯誤方麵,對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具體地對待,而非統一的準則。

為每一個孩子定一個相對的守則,並允許他們犯錯誤,幫助他們熟悉“遊戲規則”,希望他們能早一天完全自立。要充分考慮每一個孩子天生的特質。誇大兒童的缺點,把兒童存在的問題孤立起來,預言問題總是向嚴重的一麵發展是沒有依據的,隻有有毛病、有缺點、存在某方麵的問題的兒童,才是可塑之才。青少年犯錯誤並不可怕,不犯錯誤的青少年才是可怕的,人不可能不犯錯誤,青少年時期是天才可以犯錯誤的時期,隻有在這個時期,犯過錯誤,才有可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不犯毀滅性的錯誤。才有可能懂得反省和懺悔,我們無法理解那種不知道反省沒有懺悔意識的人。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青少年的錯誤是人生的一劑良藥、一劑苦藥,是健康成長的保證。我們大多數都習慣拿自己並不完全相信的道理去教育孩子。這其實是一種虛偽,是一種誤導。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財商型孩子的“財商”就是正麵挑戰成長的風險,最終讓他們獲得獨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