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寫日記
現代人常覺得,寫日記是幫助他們探索心裏的好方法。雖然寫日記需要經由語言 的媒介,而語言似乎是那些擅長人際關係的人所使用的工具。但是,日記不僅可供文學表達 之用,我們更可透過它,來作自我探索。《一本自己的書:人與日記》一書的作者,湯瑪斯 馬隆將這些經常寫日記並且非常了解自己的人,形容為“一般而言,非常嚴肅認真的人,頗 有清教徒的模樣……”這一類的寫作,有梭羅的哲學沈思、阿奈斯寧的自我剖析,和湯瑪斯 墨頓的宗教交往。
寫日記詳盡的技巧因人而異,自我意識誕生早的青少年都寫過日記。作家喬安娜費爾德是以 每天最快樂的時刻,作為日記的起跑點。心理學家容格,則在他黑色皮麵的日記本裹書些在夢 中或幻想中見到的形象。曾任聯合國秘書長的達格哈馬斯寇德,以30年的時間,將他所收 集的詩篇、名人語錄、各種問題,以及各式各樣的佳語警句拚湊成冊。
紐約市的一位心理學家伊若普洛果夫,他將許多種別具特色的日記寫法合並為一種。這種方 法人人都能學會,並且可用來認識自我。這種日記是采用活麵的形式,並按各種不同層麵的 內心探索,而將日記分作幾部份,包括:
夢境
白日的幻想
個人生活史料
與密友所作的內心交談
與自己及自己的學習的內心交談
日記
一般而言,每個孩子大致都是從這種日記的某一部份開始記載,而後當這一部份的日記引發 了對其他事物的聯想時,就會轉移到其他的部份繼續記錄。譬如,在日記的部份所寫的事情,也許會引發對某一夢境的聯想,因而就要在夢境的部份記入這一夢境的回憶;而這一夢境 的回憶又可能引起對某一幼年時發生過的事情的聯想,而這一幼年的回憶,就可記入個人生 活史料的部份。普洛果夫認為,用這種較具變化的方法寫日記,可以掙脫傳統日記形式的拘 限;傳統的形式太過靜態,而無法讓人“鬆動內心世界的土壤”。
(2)靜坐冥思
對於那些不願受文字束縛的孩子而言,靜坐冥思可能是認識自我的最佳途徑, 也是曆史最悠久的一種認識自我的方法。靜坐時,無論是全神貫注看著燭火,或是背誦一 段咒語,或僅是觀察自己的心思意念,他都可在很清醒的狀態下,觀看自己那經常被盲目的 生活所掩飾的內心感覺。正如寫作《如何靜坐》的精神病學家勞偷斯樂山所說:“我們靜坐 冥思,是為了找出、為了尋回、為了回到那仿佛是我們的自我,我們曾經一度隱隱約約地、 含含糊糊的地擁有這個自我,而在尚未弄清楚這個自我究竟是什麼,究竟我們在何處、何時 遺失它之前,我們就已失去它了。”下麵的這一練習,使你有機會練習一種非常簡單的靜坐 ;這種方式的靜坐,是取法於佛教的禪坐頓悟。
(3)夢境分析
弗洛伊德稱夢境為“通往無意識的捷徑”。記住他所做的夢,並且設法了解這些 夢,將是探測自我的利器。在古代,人們常用夢境預卜未來,或由夢中獲得神靈的啟迪。在 近代,則有甘地、亨利詹姆斯和貝多芬等人由夢中得到靈感,完成他們的創作。夢,可釋放 被壓抑的情緒、可挪移被遺忘的記憶、可啟動創造性的意念,並且可使我們對生活及自我 產生新觀點,羅伯強森是容格派的心理學家,著有《心境》一書。他說:“夢境是富於變化 的鑲嵌圖書;那些蘊藏在我們的無意識中的各種偉大精神能量,全都在夢境中自由活動、相 互作用、彼此衡突,以及茁壯成長”。為了記住夢境,你可在床邊放一個錄音機或一本記事 簿,無論是半夜或清晨,睡醒時就立刻將他所做的夢錄下或寫下來。對於夢境的解釋,強森 提供了一套包含四個步驟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