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算行為發生的次數
測量行為發生的程度有許多種,其中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計算行為發生的次數。例如:小孩發 脾氣的次數,學生打擾老師的次數等。最原始的計算方式是在白紙上以筆劃記,如金老師在 愛雯每次未經準許就走到前麵的桌子時,她就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劃下一個記號;直到當天下課後,金老師就可以很快地計算出當天愛雯未經允許擅自走到前麵桌子的次數。
(2)計算行為持續的時間
有些行為測量它發生的次數並無太大的意義,此時,我們可以測量它持續的時間有多長。例如,仔仔睡前吵鬧的行為,除了可以計算吵鬧所持續的時間外,陳太太更可以計算仔仔每次吵鬧所持續的時間。因為仔仔也可能每晚隻大吵一次,可是每天吵鬧不休的時間不盡相同,可能隻有一分鍾,也可能延續到十五分鍾之長。因此,紀錄仔仔吵鬧行為的時間是較有意義的。計算行為持續時間的工具很簡單,可以用馬鍾,甚或有秒鍾的手表,掛在牆上的時鍾來計時都很好。
大部分行為可借由計算次數及持續的時間予以測量。
寫下你自己預定要運用忽視法來改變的行為,以及你所測量到的行為發生程度。記住,在正式開始運用你的改變策略之前,仔細地先測量出其起始行為的發生次數是非常重要的。
(3)記錄行為
你的記錄可能是利用白紙或直接記在日曆紙上,為了便於閱讀,你不妨可利用下麵的格式來記錄所有的行為。
天數或節數行為發生的次數或時間
記錄持續時間的長短,端視所欲記錄行為的性質以及是否我們已獲得足夠的資料了。如果你已確定獲得此一記錄行為的平均發生次數或平均持續時間,你就可以為所測量到的行為發生程度 下一定義:
平均而言,這個行為每發生次,或持續。
(4)以圖表記錄行為
圖表可使大部分人輕易地了解複雜的資料。因此把上述的行為記錄結果轉化製成圖表,則會 使人更易於了解。以金老師記錄愛雯未經允許即走到教室前麵桌子的行為記錄為例,將其記 錄轉化製成圖表的結果如下:
3.設定行為目標
在測量出行為的發生程度後,接下來就是要設定一個行為的目標。例如,吳先生已測量出兒子每天向他羅嗦小事的平均時間,則他可以為自己設定 一個目標--每天兒子和他羅嗦的時間必須降低到五分鍾以內。有了這樣的衡量標準,吳先生就可以很有目的的實行忽視法了。
試著描述你為自己設定的行為目標是
4.決定使用何種忽視法
在正式運用忽視法來改變行為時,必須注意下列重要事項:
A.一旦開始運用忽視法後,絕對必須貫徹始終,不可半途而廢,否則不但結果失敗,且可 能對對方造成傷害。
B.你必須心理準備好,運用忽視法後,在它轉變成良性行為之前,它會先有變得更糟的階 段。
C.當你開始運用忽視法後,對方會開始出現一些攻擊性的行為,例如:罵人、打人等。
D.在實施這個策略之前,你必須先周詳地思考一下可能會發生的問題,試想一下可能的解 決方法,以未雨繆謀地順利運用此一行為改變的策略。
E.此一策略的實施有許多方式,你必須選你能力可及的。
F.你可能需要找老婆或丈夫,給予你必要的支持及回饋,以幫助你可以堅持實行這個計劃。
G.在你故意不注意某些行為以減少這些行為的時候,必須同時特意去注意那些你想要對方 增加的行為表現。
蘇先生和蘇太太對他們四歲的女兒簡直不知怎麼辦好,蘇小真的脾氣很壞,且愈大愈壞。他們曾試著和小真講道理,沒有用。偶爾,他們亦想不要在她發脾氣時就那麼輕易讓 步,但是,如此隻引來小真更可怕、更強烈的脾氣。他們曾帶小真去小兒科醫生那檢查,卻 沒發現任何毛病,所以後來,大部分時候,蘇先生和蘇太太在小真發脾氣時,就任其所欲; 尤其是蘇太太更是寵得無微不至。直到最近,小真變得愈發不可理喻,簡直胡鬧到極點,以 致蘇先生開始怨恨他女兒的行為舉止,開始動手打小真的屁股,但是,如此的懲罰仍然隻帶 來小真更厲害的大哭大鬧。
蘇氏夫婦也發現在公眾場合或有友人來訪的時候,小真胡鬧的行為尤甚,他們簡直是束手無 策極了。後來,他們幾乎不敢邀請親友來作客,也鮮少被別人邀請。最後,蘇氏夫婦隻好向心理學家求助,請教他們如何來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
這位心理學家--戈博士在了解情形之後建議他們運用忽視法的策略來減低小真亂發脾氣的 行為。同時在蘇氏夫婦開始運用此一策略之前,戈博士預見先協助蘇氏夫婦作了一些準備。
首先,戈博士協助蘇氏夫婦先為小真的暴怒行為作一個較清楚的定義,然後教他們去測量小 真亂發脾氣行為的“基準線”。此時,蘇氏夫婦很驚訝地發現,小真發脾氣的次數是一周內 五次或六次,也就是小真每天發脾氣的次數並未如他們原先所感覺的那麼頻繁。此外,他們 由“基準線”階級所收集到的資料顯示,小真每次發脾氣的行為平均持續三至五分鍾,也不 如他們實際感覺中的那麼長。不管如何,蘇氏夫婦仍然感覺到這種亂發脾氣的頻率,仍然是 不能忍受的,因此,他們必須學習如何避免引發小真胡鬧行為的技巧。他們把目標訂在每周 最多隻能有一次的胡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