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縮短線索出現後行為起動的時間。我們所要反應的線索往往來自其他人或 周圍的事件。 舉例而言,一個空的咖啡壺提醒秘書準備更多的咖啡;一陣突然的風,使得我們去關閉門窗 ;潑漬的咖啡,使得我們去清拭它。我們可教導孩子更有能力去辨識這些訊息並盡快采取因 應措施。請寫出孩子反應的線索及適當的反應。
線索
反應
(3)增加行為頻率。如增加問安、閱讀、寫信、撿紙屑的次數等。有時某些行 為的出現頻率既低又無績效。
(4)改變原來的反應形式。舉例而言,一個孤僻的學齡前兒童首先被增強的, 可能是和其他小 朋友在同一個院子玩的行為。接下來,是在小朋友旁邊自己玩,最後是和小朋友分享玩具與 遊戲。逐步養成往往屬於這種類型的行為改變。亦即,教師或訓練者以漸進的方式,從不太 類似於終點目標的行為開始一步步朝期望的目標邁進。這個過程就像一堆黏土,在未經陶工 捏、搓之前,我們無法知道它會變成花瓶或茶壺。同樣地,一個動作笨拙、不優雅、但胸懷 大誌的芭蕾舞者也可能成為舞台上耀眼的明星。現在請試舉一個可經由改變形式或狀態而塑 造的行為。
舊型式
新型式
(5)增強反應的力量或強度。
在傑克森及華雷士(Jackson and Wallace)的報告中,有一個15歲大的重度障礙女孩 。她幾 乎不開口說話。開始訓練時,隻要她發出微弱的聲音就可得到她要的東西,接下來,她必須 發稍微大一點的聲音才能得到東西。經由這樣不同的增強標準,她從一開始的耳語聲進步到 清晰可聞的程度。
下列反應中,哪些可以經由改變反應力量或強度而加以塑造?請選出兩項。
關車庫門。
答好數學題目。
關動剪草機。
如果你選擇的是關車庫門及開動剪草機,那你就答對了。
例一:
何太太每周的購物時間是在星期五接回就讀托兒所的三歲女兒之後。何太 太是一家管理公司的顧問。在忙了一周之後,她實在沒有力氣再去處理她女兒小沙在店裏的 搗蛋行為。在過去幾個月中,小沙爬到算錢的櫃台上,亂拿東西、拉扯媽媽的裙子,吵著買 這買那。何太太有時候會大叫她幾聲,有時候則不理她。小沙也學會隻要持續煩她母親就可 以得到糖果或餅幹。終於在一次盛怒之後,何太太嚐試一種更言行一致的做法,她仍然希望 小沙跟她一起去買東西,但是她希望那是小沙一個愉快的學習經驗,而非讓她既緊張又生氣 的經驗。
林太太決定逐漸延長在店裏的時間,並且在小沙幫忙挑選不同食物的時候獎賞她。此外,林 太太也打算,若小沙在店中沒有要求買任何東西,那麼在她們回到車上時,她將給她一個獎 賞。第一天晚上,林太太把這個新辦法再提醒小沙一遍,並鼓勵她做媽媽的好幫手。林太太 和小沙一起挑選了新鮮的水果、肉、馬鈴薯、牛奶。很幸運地他們在出口結賬時並沒等多久 ,整個購物就在10分鍾內就完成了。結果,小沙獲得了一個吹泡泡的玩具。接下來的一周,購物花了15分鍾。其後,購物花了22、30、40、50分鍾。小沙不再哭鬧,變成媽媽的小幫手了。
小沙的哪一個行為層麵被塑造成功了?
延長反應的行為。
縮短做出反應的時間。
改變原來反應的形式。
如果你的回答是延長反應的行為,那麼你是對的。因為林太太主要是希望延長小沙和她在店 鋪購物的時間,而且不亂拿東西,能幫媽媽挑選食品給家人吃。
例二:
當小華的球隊以24∶2敗給對方時,十歲的小華悻悻地急速的走離球場,教 練要孩子們向對方球隊揮手致意,小華卻不願是其中之一。
小華在運動員精神的哪一方麵需加強塑造?
①延長反應。
②改變原有反應形式。
③增加反應次數。
以漸進的方式改變原來的反應形式對小華而言是最好的,下列方式可引導小華具有運動員的風度:
①走向對方球隊。
②和對方一、二個球員握手。
③和所有球員握手。
④不但和對方球員握手並且能向對方每一位球員道賀。
5.訂定逐步養成方案的目標
在可能情況下,訓練者與被訓練者應共同建立目標。一個誌願參加網球或美術班的人,往往 較被迫參加者更易從中獲益。同樣地,如果在指派工作給一個人前,先讓他決定自己的喜好,則這種職業技能將更容易被塑造。對一個無法表達自己需要的人,例如,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在確定目標時,應建立基本的溝通技巧,以讓他盡早參與目標的選擇過程。
目標陳述要明確,在陳述目標時,要使用行為動詞。舉例而言,明珠會分開白色和有色的衣服,維澤會丟球,子宣會加法,會把五以內的一排數字加起來。目標行為在何種情況下會產生,這也是目標陳述中重要的一個部分。舉例說,給明珠一堆髒衣服,明珠會將白衣服和有色衣服分開;給維澤一個球,維澤會丟球;給子宣一張算術練習紙,子宣會算5以內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