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相應的管教方法(8)(3 / 3)

這是個好的界定,因為它包含了上述的四個要素。小莉是誰,在五秒鍾內沒 有或拒絕對媽媽的指令作出反應是什麼,每天早上起床後的十個指令是 何時及何地。

練習明確指出擬改變的行為

請就下麵例子,明確指出隔離的目標行為。

陳老師是某教養機構的老師。機構中有一位九歲的智能不足男孩--凱凱。他沒有 語 言,也不會反應他人的指令。雖然陳老師認為凱凱可以學語言,但每當帶凱凱到語言治療室 時,凱凱就趴到椅子上或跑到陳老師的座位旁,以致於陳老師無法進行教學。凱凱常常笑或揮他的手,陳老師若不理他,凱凱就抱住陳老師的腰部,笑著或發出些喉音。陳老師發現凱凱這種行為是為了吸引人注意,而且他也知道這種行為持續下去對他的教學妨礙很大 。

請寫出陳老師可以明確指出以及改變的行為。

誰?

什麼行為?

什麼時候?

什麼地方?

你是否明確指出了陳老師想消弱的行為?是,否 。

如果你回答“是”,很好!你是否回答了誰、什麼行為、什麼時候及在那裏?是 ,否

請記著,在界定行為時盡量避免使用標記名詞,諸如敵意,不合作、固執、攻擊…等。因為這些標記對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意義。

現在請你描述一下,你擬利用隔離改變的行為(請選擇一個 單純而重要的行為,而且最好是你有把握成功的行為,因為這是你的第一次練習。請記住, 隻選一個,也許你想改變的行為有很多種,但先選一個就好)。

誰?

什麼行為?

什麼時候?

什麼地方?

請與你的夥伴就這個問題討論一下。如果你們都同意這個界定是好的,請在這裏的內打√ 。若否,請繼續努力直至你可在內打√為止。

3.評量所選擇的行為

現在是你了解擬改變的行為出現率的時候了。它之所以重要主要基於下麵兩個理由:

(1)有時候你會發現你想改變的行為不若想像中那般嚴重。這時你必須重新界定一個行為, 做為隔離消弱的對象。

(2)評量行為可幫助你知道這一行為是否真的有所改變。如果你在開始時就評量,你就可以 知道行為從什麼時候開始減少,這將鼓舞你繼續采用隔離直至成功為止。

計算行為的次數

評量行為有幾種方式。常用的方式是每當行為出現時就加以計算,如打架、回嘴、不服從、 生氣、吵架等行為,可在每次出現時,用筆在紙上劃記,然後再計算總次數。

有位老師計算某個學生未經許可擅自離座的行為。他在手腕上貼一布條,在上麵劃記後再轉記於日曆上。

計算行為的百分比

有時我們感興趣的是行為的出現率。在前麵例子中(林太太和小莉),林太太評量小莉在她每 天最初發出的十個指令中表現多少適當的反應。她的計算方式很簡單,10次中有4次即為40% ,10次中有3次即為30%,10次中有6次即為60%。如果有一天媽媽隻對小莉發出6個指令而小 莉表現適當行為有3次,則出現率為3÷6=50%。

計算行為的時間

有時候了解行為持續的時間比了解出現的次數更為重要。如父母想知道孩子吵架的時間有多長而不是有多少次,這時候就必需記錄他的時間。記時時可用馬表,但手表或其他定時表也 都可以用來記錄行為持續的時間。

下麵的例子,是媽媽記錄女兒每天晚餐後洗碗盤所花的時間。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 五

37∶01

7∶55=54 6∶35

7∶40=65 6∶20

7∶40=80 6∶45

7∶25=54 6∶50

8∶20=90

54分65分80分40分90分

大部分的行為都可利用上述三種方式加以評量。

現在,請寫出你擬用何種方式評量擬改變行為之水準,以便了解隔離對此 行為是否有效(請記住,在改變行為之前確知行為水準是極重要的事)。

如果你的夥伴(或指導者)同意你所選擇的評量方法是適當的,請在這裏的內打√。若否, 請繼續努力直到可在內打√為止。

記錄行為

為了便於你的夥伴(或指導者)了解記錄,請把你記在紙上、日曆上或其他地方的資料轉 記在下表中。

日期或訓練次數行為水準

1*2,2*2,2*2。8,2*2

1 2 3 4 5 6 7 8 9 10

記錄需持續一段時間以獲得行為的平均值。在你有足夠的資料後,請說明行為的平均水準。

把行為畫成圖表

以圖表顯示行為的變化情形更易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