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太太變腰駝背地坐到椅子上,她覺得又疲又煩。一整天裏,她都把時間耗在嘶叫 及 責罵孩子上。她覺得該想想辦法,使孩子和她自己都過得快樂些。她決定弄清楚自己每天在 孩子有良好表現時,給予多少次的注意。她在家裏的冰箱上貼了一張紙,並且以線條劃出一 周的日數。然後,在整天當中,每次在孩子出現良好行為而她也以正向方式回應時,就在那 張紙上畫上記號。經過一段時日,盧太太和她的孩子愉快相處的時間是愈來愈長了。
什麼是自我觀察?請述之。
(2)自我增強
許多行為改變計劃有賴於外在的增強,例如:同事、父母、老師,或友伴等的激勵。在本章 其他小節中所論及的方法,基本上大都有賴他人運用技巧協助當事人改變行為。然而,當事 人可以提供結果給自己,來增進或運用技巧協助減少行為頻次。當事人可經由訓練就其特定 行為給予結果,不必收受來自外在媒介的結果。
自我增強的必要條件,是當事人在表現某一特定行為時,能給自己酬償。自 我增強的實施方法很多,如何選擇,完全取決於當事人想要采取哪種形式的增強。而采用的 方式,亦可依不同的情況作不同的考慮。因此,當事人在運用自我增強技術時,須對自己那 些行為要增強?何時增強?該給自己多少份量的增強?作適當的選擇。
自我增強方式的選擇,僅取決於當事人的年齡、能力、及問題的特性。譬如,在班級情境裏,以自我增強施行在學生身上,通常要仰賴老師的指導,以幫助學生設定所要增強的目標行 為以及增強的份量,假使由學生自己決定,他們可能對自己的要求過於寬鬆,並且未有良好 行為就獎賞自己。在整個自我增強的過程中,當事人對自我行為的增強負有部份責任。
外來的助力將給予他們何種程度的協助,可以視情況而異。
在自我增強當中,當事人通常要自我觀察。自我觀察是最基本的,當事人如此才能確定所期 望的行為是否出現。例如,家庭中可運用自我增強及自我觀察來減少孩子不良的餐桌習慣。 我們教孩子吃飯時,不要說話且不要站起來橫過桌麵挾菜,要挾就請大人選加。我們設計的 觀察方式是告訴孩子,每次吃飯時,不當行為的出現若低於某一特定的次數,就自己給自己 一顆星星或打一個“”。自我觀察鼓勵孩子記錄自己的行為。當孩子的不當行為若不超出 某一特定次數時,就自己給星星。這些星星可用來換取看某個電視節目或是晚些上床的特許 等。這種方式因為是讓孩子為自己在用飯當中或之後的行為給自己星星,因此算是運用了自 我增強。剛開始時,父母可依孩子的年齡與能力協助他正確記錄行為並為適當行為給星星。 最後,孩子隻須少許或根本不必督導就能做好這件事。
以下是運用自我增強時,所須切記的一些要點:
須由當事人從自我觀察中,取得所要改變的行為出現頻次的資料。
選定當事人自己易於施行,且具有吸引力的增強物。
明確地指出行為,或者讓當事人明確指出所要增強的行為和給予的增強份量。
下麵是一個以自我增強來改變行為的例子:
今年秋天,凱文就要讀高中了。有一件事讓她覺得心煩,本來她已經夠胖了,但是 最 近體重更是明顯增加。她認為,和她同年齡的小女生,不會希望與一位胖妞為伍,而她也相 信要和同學建立友誼很不容易。於是,她將她的因擾和媽媽一起討論,而後她們決定試著進 行減肥計劃。過去,她曾試過多種嚴格規定控製飲食的方法,但沒一次認真執行過。這一次 她采取均衡而少量的飲食規定。而且,她確信自己需要增加一些誘因,來幫助她持續遵照飲 食規定。因此,凱文擬訂了一項計劃,那就是每周的星期五晚上由她自己稱稱體重,假若那 一周少掉兩公斤,她就可以在周末和朋友出去玩或是看電影。由於這真的是凱文喜歡做的特 殊事情,她覺得有一股強烈的誘因使她減少食量。一個月之後,凱文的體重減少了六公斤。 她僅有一次未能和好友在周末相聚,可喜的是,她看起來瘦多了。
現在,你對自我增強已有相當的認識,它的意思為何?請述之。
假使你的回答是由個人決定增強方式?什麼時候得到增強?以及要怎麼做才能獲得增強?那你 就答得很棒了!
下麵所述的情境需要一項自我增強計劃。
“強打棒球隊”最近問題頻頻,球員的士氣低落不振。教練要球員集合練習已非易 事 ,必須一再催促。球員雖樂於參加比賽,可是對每天例行的訓練卻興趣缺缺。這些球員對訓 練工作的真正益處缺乏需求動機。他們也覺得在球季來臨之前,必需有所振作才行,否則輸 球是免不了的。
這些隊員如何運用自我增強的方案來改變他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