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相應的管教方法(11)(1)(1 / 2)

(6)自我指導訓練

有人經常會對自己說些悄悄話,而這些話往往影響他們的行為。例如,人們在做錯了一件事 之後,常會自我譴責,發誓不再犯錯或罵自己;而在做了件漂亮的事後,又會以許多 正向的字眼,諸如“我真棒”、“太好了”等字眼來告慰自己。人們對自己說的話並非都是 行為的結果,許多話是在行為出現前的指示或事件。人們經常在做某件事之前,先給自己一 些指示或演練。例如,當一個人要去應聘新工作,在會見未來的老板之前,他可能先私下提 醒自己舉止應當如何,該說些什麼話,該避免哪些事情等。這些話有助於適當行為的開始出 現。除此之外,另有些自我提示是以預先演練的方式出現,他事先練習該如何應對以及老板 會說什麼話等。

當一個人自言自語時,別人是聽不到、看不見的。因為我們自己也會這樣做,且常聽到別人 大聲地自言自語,所以我們確信有這麼回事。例如,當一位網球選手因失誤而輸掉了一場重 要比賽,我們常在離球場老遠的地方,就聽到這位選手自責一番。

別人下的評語(如讚美、誇獎)和指示會控製我們的行為。這種事實,大家知之甚詳。多數人 比較不知道,自我指導和自言自語亦可控製行為的事實。(自我指導一向被當做一種自我控 製的技術。憑著自我指導訓練,由當事人自己提出建議或評論,以控製自己的行為,其成效 和接受他人的指導一樣。

例如,小孩子做功課或做事情常易衝動而錯誤連連,所謂嘴上無毛做事不牢。這時候,自我 指導訓練就可用來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做起事來更加細心。孩子在做一件事時,可以教他 們問自己一些有助於正確完成工作的問題。在教室裏,可以訓練孩子問自己一些問題(例如 :老師要求我做的事情是什麼?)。於是小孩子學會了謹慎地界定工作以回答問題。(例如: 我要一字不漏的把黑板上的字抄下來)。然後,在做功課的時候,小朋友可以憑著自問自 答的方式來檢驗這項工作是否做得夠好(例如:到目前為止,我做得怎樣了?這是否符合了老 師的要求呢?)。

自我指導訓練是一種自我控製技術,因為當事人無論處於何種情境,都可以隨心所欲地予以 運用。然而,這種過程通常須經過個別的或團體的嚴格訓練,一個人才會學習到使用什麼話 來改變自己的行為。這種自我對話隨所要改變的行為,以及個人年齡與能力而有差異。例如 ,成人對心中無法排解的難題,往往會對自己說:“不再去想了!”。小孩子怕黑,我們也 可以訓練他以自我對話的方式,克服對黑暗的恐懼。同樣地,精神病患者說話常顛三倒四, 可以訓練他們以自我指導的方式,隨時提醒自己說話要合乎邏輯,不要重覆太多,而且注意 聽別人在說什麼。

以下是運用自我指導訓練必須記住的要點:

首先要求當事人自我觀察,以取得某項行為發生的資料。

簡單地列下一些當事人可以告訴自己的事情,以幫助預期行為開始出現。這張表可以包括 避免讓(不當行為)發生的話(例如:“記著,在我了解這件事的真相之前,我不能回答任何 問題。”),以發展正確的行為(例如:在我決定何者正確之前,必須仔細看每個答案。), 並且檢核學習進行的狀況(目前為止,我做的如何?)。

把自我評量加進自言自語中。當一個人做對一件事時,他會對自己誇讚一番(例如:好棒喔!);相反地,當做錯事時,會對自己有負向的回饋(例如:這次我做錯了,下一次我要做 好一點……)。因此,自我指導訓練可以把自我增強和自我懲罰的好處合並起來而發展出適當的行為。

以下是運用自我指導來改變行為的例子。

汪老師伸手去按掉鬧鍾。她痛苦地叫道:“天啊!又要去對付那群討厭的學生!”她已經到了厭惡上班的地步。她那班四年級的學生在課業上愈來愈不用心,也愈來愈不守規矩。她曾叫他們認罰,放學後留校,但卻於事無補。後來她注意到,當她讓學生在 作決定時,有更多發表意見的機會,學生的表現會好些。也許運用自我指導方式會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