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節)讓閱讀充滿生氣
財商型孩子從10多歲就養成自覺讀書學習的好習慣,他們都是學到老用到老 的人。海明威說:所有的好書都一樣,它們比真正發生的事還要真實。讀過一本好書 以後,你 會覺得自己仿佛身臨其境,書中一切都成為你的經曆:不論是好是壞,是大喜、是悲傷、是 悔恨,不論人物、地點和天氣都一樣。
很多父母讀到這一章的時候,可能早為孩子不肯讀書或是讀不好書,煩惱了很久。當然現在沒辦法讓時光倒流,把孩子從小訓練成愛讀書的人,不過我們還是有辦法激起孩子對書的興 趣。不論他目前的情況如何,父母都不必灰心,把眼光放遠,為未來打算。
現階段培養子女閱讀能力的重點,一方麵是引導他閱讀與切身有關的讀物;另一方麵是幫助他應付愈來愈複雜愈抽象的寫作挑戰。
基本上,現在可使用的方法與幼兒時期大同小異,我們在前麵已經說過,如何讓兒童親 身去體會文字的奧妙。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前後,我們依然要讓他們與文學作品接觸,並且用身體與情感去體會。
不過現在督促子女閱讀寫作,跟小時候的做法就不同了。小時候兒子惟父母之命是從,現在 他們長大了,有自己的主張,父母的教導方式就應該有所變通。你如果還是堅持要逼孩子, 可能適得其反。孩子為了反抗,說不定從此對閱讀、寫作敬而遠之。
如果你希望能夠達到以前的效果,也就是子女會重視你的話,就得用他能夠接受的方式去教導他。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創造自我個性的階段,他們對自己的種種?都自有主張,我們想改變他們既有的想法很難。隻是強調父母的權威,絕對達不到你的目的。我們寧可多去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喜好,然後挖空心思,為他設計最適合他個人的讀書計劃。
以下所列的目標和建議,旨在幫助父母,引導子女更深入的了解與欣賞小說類與非小說類讀 物。有了更上一層樓擬得,孩子才能由會讀書進步到愛讀書,從此與書本結緣而不改其樂。 ”
1.進入文學殿堂
青春期前後的青少年,最關切自我在社會中處於什麼地位,扮演什麼角色。他們也不斷的 自省,檢討自己的發育、自己的感覺與思想。
他們有許許多多的疑惑有待澄清,有很多恐懼和衝動必須排解,他們想嚐試各種不同的身分 ,又追求成就感。這種種的需求都可以從同一個來源求得滿足,那就是書本。書本固然可以 豐富兒童的天地,可是對青少年尤其有價值,隻可惜這可貴的資源常被忽略。
芝加哥大學教育、兒童心理學與心理分析榮譽教授貝特海說過,故事有 助於澄清情感,實現不可能的夢想,抒解焦慮,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書本功用無邊,可是即使你的孩子一向愛讀書,到青春期都會改變,這是很典型的現象。這 種年紀的孩子會追求更直接更刺激的經驗,比如運動、郊遊、看比賽、逛街、看電影電視、 或與朋友相聚,似乎都比看書更重要。除非他能體認到,其實讀書可以滿足一些內心更深刻 的需要,他才會不放棄書本,而這一點正是我們做父母的出得了力的地方--我們可以為他 們選擇有益的讀物。
使孩子不斷的讀下去,是培養終生閱讀習慣的不二法門。我們可以針對孩子種種不同的需求 ,訂下家庭讀書計劃。讀物的性質不拘,隻要合孩子的味口,就可以讓他繼續不斷的一直讀 下去。
當然孩子愛讀的東西裏,一定有你非常反對的,比如內容亂七八糟的漫畫書、專揭人瘡疤的 內幕雜誌、低級趣味的言情小說等等。它們的內容和拙劣的文詞,都能吸引追求新鮮感的青 少年。如果這種喜好隻是一時現象,我們不妨順其自然,或許孩子的閱讀興趣就由此開始, 那種書讀久了失去吸引力,孩子說不定就會對所謂的正經書發生興趣,走上讀書的正軌。
(1)根據孩子自己的選擇推斷他的興趣
你可以像某些父母一樣,禁止孩子在家裏閱讀某些書籍雜誌,但是隻要他想看,他總有辦法 看得到。甚至於他的反抗心理太強,你愈是反對,他愈是要看,那限製他反而等於鼓勵他。 即使孩子很聽話,你不讓他看,他就不看,他也會不再以讀書為樂事,破壞了好不容易培養 起來的讀書興趣。相信這兩種結果,都不是身為父母的你我,所願意見到的後果。
我們不妨改變批評管束的態度,直接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希望讀哪些書,聽聽他對正在讀 的書有什麼反應。在你知道那些爛雜誌有什麼地方吸引他以後,下次再到書店或圖書館,就 知道該怎麼為他選書了。這種積極式的參與會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