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智慧之旅(1)(3 / 3)

根據一項研究,凡是不讀課外書,或是隻讀非小說類畫籍的學生,會喪失使閱讀技巧更上一 層樓的機會,學業成績反而比常讀小說和詩的學生要差。

12歲到16歲也是幻想冒險,期盼接受考驗,使他人和自己都能肯定個人價值的年齡。青少年喜怒無常的情緒背後,隱藏著害怕失敗、害怕責罵、甚至害怕死亡的恐懼。想冒險與害怕的情緒,隻能憑電視、電影或書本提供的經驗,獲得滿足撫慰。

我們可以引介孩子閱讀古往今來、真人真事的偉大曆史故事,或現代人的事跡,例如描寫納粹迫害猶太人的“安妮日記”。也可以在孩子的書架上,多放幾本偵探冒險小說,相信他會 樂於去讀的。

2.寫讀書心得

讀完一本很棒的書,任何人都會希望與人分享。青少年也一樣,看到一本引人入勝的精彩小說,就會跟朋友一點一滴的吹噓那本書多麼好看。

不過青少年複述一個故事就跟兒童不太一樣,青少年會加入個人的意見和看法,所以等於是 根據他自己的感受,把這個故事重組一遍。

如果這種重組的過程用寫作的方式來完成,會更具有個人色彩,也更有意義。所以鼓勵孩子 寫讀書心得,就成為加強閱讀興趣與收獲的重要途經。以下建議可以提供家長如何協助子女 寫作的概念。

讓孩子為自己的關心的問題而寫作

青春期的孩子都充滿熱情,他們開始對社會價值觀產生懷疑,就會用批評的眼光去看各種社 會現象。當他們看到不合理的地方,就會有一吐為快的欲望,這正是很理想的寫作動機,可 以善加運用。

有關專家的意見是除了口說,就是手寫。我們如果能提供相關閱讀資料,讓孩子發覺一些不 公平、不 正當的現象,保證他會大發議論。如此一來,可以同時達到刺激閱讀和寫作目的,一舉兩得。

為鼓勵孩子把議論化作文字,我們要以建議他給報社編輯、政治人士如議員、或公益團體寫 信,表達他的不滿。我們也可以建議孩子寫個短篇故事,甚至於寫詩,作不平之鳴。第三種 方式,就是建議孩子針對看不慣的問題,訂下計劃,作長期研究。

青少年比較關切的問題有:保護環境、愛護動作、升學競爭等等,不過這方麵的個別差異往往也很大,全看我們做父母的是否悉心去觀察,去了解孩子。

從報章雜誌上,我們可以找到許多討論各種問題的閱讀資料,也有不少專書。除了靠平時留意收集,我們也可利用期刊論文索引與圖書目錄,查閱圖書館的資料。

讀書心得的形式很多,有我們剛才談到的寫信抗議或聲援。寫信本身現在對孩子已非難事, 不過有父母從旁協助鼓勵,效果會更好。因為青少年對社會了解不夠,還不清楚在哪些問題上,誰是關鍵人物,誰會樂於聽到你的意見。社會經驗豐富的父母,就可以指點他們信該寫給誰,應該怎麼樣寫才好。

另一種表現讀書心得的方式,是實際參與解決問題。舉例來說,孩子一向關心消費者權益問題,他讀到有關餿水油的種種報導,除了寫信抗議之外,我們可以建議他想想,是不是能提 出一個抵製餿水油的辦法,或是提醒在外用餐人小心的宣傳計劃。

或許孩子的想法會不夠成熟,但我們主要的目的是要他多讀多想。為了關心這個問題,他可能會去收集更多的資料來看來研究,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假使孩子本身就很愛寫,我們隻要給他一本稿紙或空白筆記本,讓他隨時記下寫作的靈感或讀書心得。當然我們做父母的也得謹守一個原則,那就是尊重子女的隱私權,不可隨意翻閱子女的筆記。

如果孩子不知道該如何下筆,那麼我們可以仿效過去小時候的做法,由你與他共同商討該怎麼寫。

首先我們討論孩子打算用什麼形式,是寫信、做計劃、還是寫故事。其次是訂下大綱,然後 就是執筆寫作。到這個階段,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隻做個旁觀者,偶而客串一下,願問就 行了。

寫作的時候,我們都需要與他人討論,刺激新的靈感。在遣詞用字方麵,也希望聽聽別人的意見。寫作是相當寂寞的工作,尤其還在學習階段的孩子,更需要大人從旁協助和精神上的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