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青少年爭取獨立的傾向十分強烈,他們還是會接受父母的建議和鼓勵的。在孩子有意見 的時候,靜靜地聽他傾訴;仔細觀察孩子的問題和個人需要;提供孩子學習與體驗人生的機 會。能夠做到這幾點,你的孩子一定已經跟書本做了好朋友,是個標準愛書人了。
接下來就到我們最後一個步驟--如何讓孩子進入成人的閱讀世界。完成我們培養子女一輩 子愛讀書的最後一步,多年的努力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節)進入成人的閱讀世界
在愛默生《社會與孤獨》一書裏寫道:
身為老師,我一向認為兒童的潛力是無可限量的,隻要有適當的刺激,他們就能有令人刮目 相看的表現。不過在那一年以前,這隻是一個信念,還沒有經過驗證。沒想到由於政府的規 定,我這個信念遭到實際考驗,而且結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事情發生在法國,時間是1960年末,我應聘擔任巴黎一家雙語學校的英文老師。要 上課前我才發現,沒有課本可用,我得唱獨角戲。
當時法國外彙管製很嚴,所以學校或者書商都沒辦法進口外國教科書。我真是被逼得走投無路,眼看著幾十個10歲到14歲的英國、美國和法國孩子,都期待著我教他們英語,可是我 卻沒有課本給他們看。
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我隻好大聲朗誦英文給他們聽。比較適合朗誦的文章,好像隻有英、美短篇小說,於是我就念小說,然後全班一起討論。
我很快就發現,讓孩子接觸成人文學最能抓住他們的心,別的讀物效果都不及成人文學。我們班上 的學生,即使最年幼的,都聚精會神的聽我念,聽完以後,每個人都發表意見。以往教書這 麼多年,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一班學生,像他們這麼有興趣、有見地。
然而他們並非資優班的學生,反而因為他們的父母多半為了事業各國奔波,他們受教育的環境經常變換,所以到我教他們的時候,不少人都有嚴重的學業問題。他們所以能有這樣突出 的表現,完全是因為有機會從成人的觀點,去思考和討論這個世界。
從以上的例子引伸到我們的培養閱讀能力計劃,在這個計劃的最後步驟裏,父母們就是要學 著如何為子女製造機會,開展他的文學視野,而且磨煉出解釋文字含意,揣摹文字弦外之音 的能力。
提高以智力體會複雜文字型態的能力
12歲到16歲這段期間,孩子的智力有大幅成長,他們已經能夠在文字內容與結構上,有 更 多新發現與心得。在適當引導之下,他們會逐漸熟悉不隻是看字麵意思,還要更進一步去體 會的閱讀方式,這就是所謂解釋文字的含義,也是所謂的閱讀理解能力。
要到智力到達某一水準,孩子閱讀的時候,才能根據自己在人事與環境上的知識,去彌補一 般 作者都會留下的空白。現在他們已經不必再要求作者,把一切交待得清清楚楚。閱讀能力愈 成熟,愈能夠從作者提供的有限線索裏,推論出真象,也愈能夠體會作者的用心。
由於一篇文章的含意,隻有一部份是由文字表達出來,所以閱讀必然是一種 推論和增益的過程。常見的情況是,讀者設想種種假設情況,和過去經驗中的模式,一一驗 證這篇文章“意所何指”。從很多方麵看,這個過程都跟我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差不多。
10多歲的孩子,也大到足以了解隱喻,自己會說旁敲側擊的話的地步。幽默諷刺文字要表 達的社會真理,他們同樣能夠會意理解。
身為家長,我們的基本責任不變,就是供應素材,鍛煉孩子的解釋能力。我們應當從聽、讀、寫、觀察和討論等各個方麵著手,使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文學作品,為成年後閱讀習慣打 基礎。
我們可以把全家組織成讀書會,定期聚會,每個人都要閱讀和參與討論,效果更好。
1.給孩子聆聽成人文學的機會
事先我們要做好準備工作,家庭“聽書會”才會成功。第一步我們得先訂下時間、地點。時 間 要配合全家作息,以大家都有空的時間為準,或許是每周選一天吃過晚餐後,或許是星期日 上午,不必刻意挑選黃道吉時,隻要全家人都讚同就可以了。
接下來我們要選朗誦的材料。我建議從短篇小說著手,一方麵短篇小說的長度,正好可以一 次念完;另一方麵,更重要的理由是,短篇小說不僅文字變化豐富,而且情感及理智,內涵 充實,容易掌握聽書人的注意力。
至於該選什麼樣的主題,就要根據每個家庭不同的狀況來決定,像是家人的年齡、喜好、教 育程度等等。如果實在難以取決,就用傳說、神話或民間故事吧。曆代傳下來的故事絕對經 得起考驗,閱讀價值也不下於現代作品,讀起來必不會讓你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