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書有每本書的精彩,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米花在線書庫又有蘿卜又有青菜()
我們要從人性的角度去認識孩子。什麼是人性的角度?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缺陷,每個人都有私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欲求。當我們能真實地理解這些人性中醜惡的東西時,我們才會尋找真實有效的方法去完善人。先明白和理解人性的醜惡,然後用順應人性的方法,在平等、自由、權利的底線上,用製度提升人性中善的東西,抑製人性中惡的東西,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讓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完美。
20世紀70年代我們很想了解美國,就派了一些孩子去美國學習,讓這些孩子住在美國人家裏,希望通過這樣的學習和生活來理解美國人。有一個中國女孩子到美國人家的時候,最開始按照在中國受的教育理念來行動。比如,主動清理房間、動物的糞便、花園等。每當她做這些的時候,那個家庭的美國孩子會站在旁邊看著她,然後不解地說,她一定有病。因為在美國孩子看來,沒有好處是沒有人主動做這些工作的。後來,這個中國孩子厭倦了,也像美國孩子一樣,下棋輸了才去掃廁所,打賭輸了才去清理動物的糞便。這個時候,美國家庭的孩子說他終於正常了。
回歸到人的本性上看待人,才有可能真實。同樣,隻有回歸到人本性上理解教育,教育才有意義。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來給我講了一件事:她們的數學課代表忘記把老師留的作業告訴她們,結果第二天早上早自習的時候課代表讓全班的同學補數學作業。但是我的女兒沒有補,因為她認為這是那個課代表的錯誤,她不應該補,而且早上的時間非常緊張,她也沒有時間好好思考,做錯了老師還會批評她。交作業以後老師問她為什麼不寫作業,她說因為課代表昨天沒有說。但是因為隻有她一個人沒有做,老師不相信她的話。雖然她說作業是同學們早上補的,但老師依然不信。後來老師就讓女兒在辦公室補寫作業。後來老師調查了一下,相信了女兒的話,也就沒有批評她。我聽了女兒的敘述,非常高興。我表揚她說:“你做得很對。第一,作業本來就應該是頭一天布置,不應該讓大家來彌補別人的工作失誤,我們可以原諒但是不能遷就錯誤或者沒有意義地彌補錯誤。如果需要補,課代表應該給全班同學說對不起,沒有任何表示地擺布別人這是不可以的(以什麼觀念和理論分析問題,這是很重要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因為我們缺乏分析問題的理論)。第二,你有勇氣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這是很難得的。應該這樣做,不能因為力量單薄就迎合錯誤(隨眾是中國人很喜歡的一種行為模式,當對於自己沒有足夠自信的時候,隨眾是很簡單的選擇)。第三,你把過程和老師說了,而且老師讓你補的時候你也補了,這樣很好。即使自己對了也要圓融。當然我相信老師後來調查是因為相信你不是說謊的孩子,所以一個人的一貫表現是很重要的。
我們對於孩子做對的事情一定要給予認可。其實對錯每個人心中都有判斷,如果正確的行為不給予表揚,孩子心理會不舒服,而且他們會用錯誤來報複我們。所以,給予正確的認可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補作業的事情中,我表揚了女兒既堅持了自己的做法也不讓別人難受。如果一味地堅持不補作業,其實也沒有錯誤,但是這樣會讓老師不舒服。當我們明白道理的時候,自己有足夠的自信的時候,則需要行動上的修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