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尾篇:追求沉思與頓悟的快樂(3)(2 / 3)

我仍然很高興我認識很多企業界的朋友,但我始終保持我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是全方位的。我甚至可以說,我現在的所有研究,全都是我自己花錢。我也不給任何企業做課題,因為這不是我的興趣所在。

當然,也有當官的朋友,官當大了,距離就遠了,因為人各有自己的圈子。

你可以說我是我行我素。你官再大,錢再多,在我麵前沒有任何意義。我認為我做的事情,是更神聖的事情。這是我內心的想法。所以,可能有的人覺得我比較不好接近。

亞裏士多德說,人有三種生活,一種叫享受的生活,一種叫政治的生活,一種叫沉思的生活。享受的生活,是指我們人的七情六欲,要有錢、有房子、吃好穿好,等等。政治的生活是說人追求一種權力、一種榮譽。現在很多企業界人士就是這樣,在以一種好勝心做企業。政界人士也是這樣,他們鉤心鬥角,不一定是因為對現在的位置不滿,而是因為他不那樣做,別人就可能把他弄下去。因此,他是為了捍衛自己現在的地位才那樣做。沉思的生活,是人的理性的最高追求,是我們在思考,在努力理解這個世界,有一種看戲的心態。我喜歡的,是這種生活。我認為這種生活正如亞裏士多德所說,是最好的生活。

享受的生活,很多動物都有。爭強好勝,取得榮譽,基本上是人類的,但動物也有一定程度的爭強好勝。隻有沉思,隻有這種理性的思考,隻有這樣一種對知識的追求,才是人類特有的。所以,這是我追求的生活。

以很多先哲為學習榜樣

訪談人:你在學術和價值理念上所堅持的理想和你所追求的目標,現在和過去有什麼不同?

張維迎:我不太願意講這些東西。我越來越覺得,我可以為這個社會的進步做出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可能至少是超越我原來所想象的一些東西。有人追求權,我對於權力的欲望比較低。有人追求利,我對於利,也不是特別感興趣。這方麵,我覺得我能夠把持住自己。對那些東西,我看得比較淡。也有人追求名,還有人追求寵:政府的寵,老百姓的寵,媒體的寵。我對這些東西,也很防範。我現在追求的,真的是一種內心的充實、坦蕩。

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講清楚這個問題,隻是我覺得,很多在別人看來重要的事情,對我並不重要。

我還是會堅守自己,也就是永遠保持一顆自由的心,努力不讓外界的幹擾動搖自己,更不要說扭曲自己,以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我隻是覺得,人就應該這樣活著,就像我剛才說的,我喜歡亞裏士多德的那種定力,追求一種沉思的生活。

無論在東西方,很多人類的先哲,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比如我常想,孔子這個人,即使在當時也沒有人否認他有大智慧,但肯定有人認為他“傻”。他為什麼到處碰壁仍然堅持自己的理念?因為他認為這就是他,別人勸告他的那些事情,他不是不明白,而是不屑於做。隔了兩千多年之後,我們可以想象他曾麵臨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也同樣麵臨這個問題。當然我們沒有他那麼偉大,我們很平凡。但平凡的人同樣要遇到這個問題。一般人在權力、金錢、名聲等多種誘惑麵前很難堅守,能夠堅守住的人很少,所以,他們令人敬佩敬仰。

再比如蘇格拉底,他到處給人講課,但不收錢。所以有人對他說:蘇格拉底,你確實是個正義的人,但絕不是個明智的人,因為你的知識分文不值。蘇格拉底回答說,我要保持我的自由,如果我收了別人的錢,我實際上就變成他的雇員、他的奴隸,但我保持我的自由,我可以選擇我的授課對象,我還可以交朋友,這些比金錢報酬更有價值。我認為他是我們做學問的人的一個榜樣。

盡管我是特別捍衛市場經濟,堅守市場經濟的理念,但坦率地講,作為我個人的行為,至少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那樣。我認為人世間真正最寶貴的東西,是不能定價的,是無價的。凡是有價的,市場上能夠買到的東西,都不是最珍貴的東西。所以,這也是我所堅守的一點。比如我去不去哪裏講課,完全看我是不是喜歡,與給不給報酬、給多少報酬沒有關係。我要保持我的自由,我不是任何人的雇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