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來自方木鬆的邀請(2 / 3)

以中和之道修養自己,也可以理解為中庸。

中庸既是一個人立世的最高大道境界,也是處理問題的最正確的思想方法。

時時、事事、處處都能自然符合中和之道,這才叫做中庸。

“咳咳——”

有了答題思路,唐寧當即按照《中庸章句》其中內容解讀,道:“中和是目的所在,是做人做事都要不偏不倚,所謂凡事居於不偏,恒行天道即是如此。”

“舜做到了‘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這就是中和之道。”

瞧見方木鬆眉頭緊皺,唐寧朗聲總結道:

“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這便是做到中和之道,也就是中庸之道的辦法!”

“好好好——”

滿臉震驚,方木鬆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顫抖著拿起毛筆,他要將這句話記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

這句話,當真是恐怖如斯!

啥意思?

唐寧的解讀是:天下之人,尤其是讀書人,要恪盡職守,遵守天道自然,如此就能做到中和,也就是中庸之道。

用現代話說,就是——

在其位謀其政,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各司其職,就是中和。

這番言論太對方木鬆的胃口了,確切來說,封建社會的統治者都是這麼想的。

大家各做各的,別惹事生非,天下和睦也!

瞧見方木鬆麵露喜色,唐寧微微一歎,他知道,這一席話若是傳出去,思想方向很容易會出問題。

當權者恐怕會摳字眼,借此束縛民眾思想。

可是,《中庸》一文並不是要人們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啊。

其實仔細閱讀這篇文章,便是能夠了解到,《中庸》提倡的是,不固守廢棄之事理,要因時而宜,要包納多元思想,要寬容道不同者。

這才是中庸的思想所在。

隻是被有心人曲解了而已!

多讀一些儒家經典,便是能了解,聖人確實是有學問的,奈何後世的當權者為了一己私欲,摳字眼過度解讀這些聖人文章。

就比如朱熹,他寫典籍文章的時間,與他他當官維護統治者利益的時間相比,他可能隻用了五分之一的時間。

皇權社會,讀書人都在圍繞著維護統治者利益做事!

所以理學毒荼的緣由,就在於此了。

“坐下,坐下吧......唐大郎,且坐下休息。”

咽下一口唾液,方木鬆真的麻了。

瞧見唐寧從容不迫的麵孔,他久久無言。

他手裏這個小本子記錄的全是唐寧的解答,他絲毫不懷疑,這個小本子一旦問世,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

現在的他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照顧眼前這個弟子,雖然自己並不配做他的老師,但......

不管了!

厚顏無恥也不在乎了。

誰讓唐寧這般妖孽!

“唐大郎今晚可有時間?”頓了一下,方木鬆麵無表情地問向唐寧,道:“今日,家裏捉了一隻山雞,且看你瘦弱不堪,該是要好生補一補,莫要治學問,而本末倒置了。”

“呃,啊?......”

聽見這話,唐寧呆住了。

不止是唐寧,整個課堂內三十多位學子也是大眼瞪小眼,皆是呆若木雞。

方先生竟然邀請唐寧去家中做客?

這尼瑪!

破天荒啊!

以前就是黃家鎮地主吳建彬、白山灣鄉紳莊蘭成也沒有這種待遇,這老先生脾氣傲的很,可沒給過誰好臉色。

“小子願去。”指了指吳啟文,唐寧為難道:“隻是啟文一人回去路上不安全......”

“無礙,一起前往吧,山雞肥碩,多一人也吃不完的。”

“那好,如此便謝過先生了!”

唐寧喜不自勝,真是打瞌睡,有人送枕頭。

今晚,他可要仔細與方木鬆問一些問題,畢竟此前他接觸的到的人,都是一些凡夫俗子。

這是他頭一遭前往舉人家裏做客,這無疑是一個極為強烈的信號。

對於他在劉家村,以及十裏八村的發展有著莫大幫助!

————

有人歡喜有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