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方木鬆發現了“理學”苗頭(1 / 3)

山雞確實很肥碩,唐寧卻並不感興趣。

對於古代人來說是好東西,但是沒有調料,肉質吃起來很柴。

不過,野雞湯水確實要好喝很多,油光鮮亮,沒有科技狠活,唐寧泡著栗米,狠狠地幹了兩大碗。

感覺今晚睡覺都會很香!

方木鬆的家庭很樸素,一個兩進兩出的院落,畢竟是普通家庭出身,並非豪門世家,這間小院落確實夠用了。

加上管家兼門房的話,一家四口人。

妻子是隔壁縣城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是其早年的結發夫妻,倆人關係和睦。

畢竟到了方木鬆這種身份,基本上是吃喝不愁,日子滋潤,還不用交稅。

對於舊社會的女人來說,這已經是“享福”的命了。

唐寧隻知道對方姓蘇,名字卻不清楚。

待到蘇氏收拾完碗筷,便是一個人去往廚房洗刷刷去了。

家裏沒有仆人,隻有一個門房兼管家王大爺,此時入睡去了。

方木鬆是治學問的,家風甚嚴,飯桌上是不能講話的。

便是獨子方博生一舉一動都要經過父親的允許,此時他也是端坐在偏廳的椅子上,聆聽著唐寧與父親的聊天。

說實話,方博生還是第一次見到父親主動邀請一位年輕後輩來家做客。

他有些搞不清狀況,此時父親在身邊,也不好多嘴詢問。

“唐大郎,年芳幾何啊?”

瞧見自家妻子洗刷完畢,而後端茶上桌,方木鬆這才開始與唐寧閑談。

他一直沒有問過唐寧年紀,看起來二十歲上下,能夠對經書如此了解不說,還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這簡直難以置信。

如果說,公私之論對於方木鬆來說是值得高看唐寧,《三字經》的出現值得方木鬆與唐寧綁定師生關係。

那麼,經過這些時日的了解,方木鬆覺得,唐寧此人有著一套嚴密的學問理念,值得交為……同輩中人。

唐寧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像是有一個主觀意念。

差不多就是說,今晚要吃雞。

燒水、買調料、刷鍋刷碗這些事,都是為了吃雞而出現。

每個深夜仔細研究唐寧言論,抽絲剝繭地發現,眼前這位唐大郎似乎非常推崇“天道”之說。

也就是說,唐寧凡事皆是追求一個全新的“理”念。

所以,他這才對唐寧感興趣。

莫大的興趣!

他甚至有種離譜的感覺,眼前這位唐大郎似乎已經達到了開宗立派的地步!

這是一種極為敏銳的感覺!

多年研究學問,使得方木鬆腦海中有著諸多混亂如麻的條理,而唐寧似乎在抽絲剝繭,總結了這些條理!

所以,他決定邀請唐寧來到家中做客。

說是做客,其實更多的是請教以及探討。

“哦,小子今年21歲。”唐寧決定把自己說年輕兩歲。

反正他是小白臉,也沒人看得出來。

“二十歲一歲便是這般才華,當屬難得啊!”何止難得,方木鬆覺得自己二十一如果能有唐寧這個學問,做夢都能笑醒。

“不過是胡亂研究的,上不了台麵。”

“嗬嗬.....”

對於唐寧的言語,方木鬆隻是無奈咧嘴一笑。

這小子,果然是個滑頭。

不過他卻是很喜歡,越是滑頭,才能在朝堂上混的越久。

是的,在方木鬆心目中,對唐寧寄予了厚望。

這也是他邀請唐寧做客最主要的原因,要借助之前的同窗、同僚、甚至是恩師的子嗣,幫助唐寧登堂入仕。

唐寧的事跡,他也有所了解,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兒子在十裏八村打聽到的。

目前,唐寧除了借住在徐寡婦家中之外,其他的地方可圈可點。

在海外流亡二十載,還不忘閱讀聖人學問;

家中父母教育甚好,對待長輩知書達理;

從海外返回認祖歸宗,說明此人不忘本;

甚至還和雷泰開交好,這完全是他沒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