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尷尬的相遇(2 / 3)

許宏濤講完之後,張叔說:“這幾年社會秩序不好,街道的那些混混經常欺負人,他們可能看你提個酒箱剛出車站,又聽你是外縣口音,便想從你這裏占些便宜。”

許宏濤說:“就是,他們想白要我的酒呢。這幾年社會秩序確實不好,去年我在街道曾見幾個混混吃了一個老農的西瓜不開錢,老漢也沒辦法。每斤一角錢的西瓜都想白吃,那些人真是野蠻極了。”

許宏濤看著不遠外張叔的姑娘說:“多虧你看到叫了叔叔來救我,要不我也許會被打死在這裏呢。”

張叔說:“這是我女子張瑞,以前你來的時候她在學校裏。去年上的大學,你們沒見過麵吧?這次五一放假,她回來了。”

許宏濤說:“確實沒有見過,或見了沒留意。到你店裏來的時候,店裏人比較多,我沒有留意。”

那個叫張瑞的女子說:“沒有見過,今天第一次見。”

許宏濤不由得又看了一眼這個個子高挑的姑娘,她衣著端莊得體,舉止落落大方,有一種豆蔻年華顯示出的亮麗和學生氣質表現出的清純。說真的,她是一個特別漂亮的姑娘。

許宏濤及時收回目光,說道:“叔,多虧你和妹妹搭救,我要永遠記著你們的救命之恩。”

張叔說:“沒啥,這是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做的事。這幾年社會風氣是比以前好了,但還是有些混混無事生非,尋釁滋事。過去了就過去吧,隻要你沒有受傷就好。”

許宏濤再三道謝之後,他看到天色已晚,決定今天不去拜訪客戶了,他回到平時住的那個旅店,早早躺下。心裏卻不由得氣憤起來。他後悔沒有報警,也後悔沒有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在旁邊揀起個什麼東西,狠狠反擊那幾個歹徒。但又想,這邊還得經常來,也許還會碰到,以後看情況再決定吧。

到半夜時,許宏濤還是沒有睡著,他不由得想起自己所在的酒廠,也想起自己從安穩的辦公室裏,要求出來跑市場,沒一年時間,就挨了打,真是倒黴。他知道這些年社會治安雖然比前些年好了很多,但是並沒有徹底好轉,街頭也常有打架鬥毆的或以強淩弱的。有的被害者也報案了,但報案後的處理解決不了問題,還耗費時間和精力。

許宏濤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青年時期,他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了一所專科學校,於千軍萬馬之中跳出了農門。畢業之後,成了一名吃國家飯的幹部。

回首那個時候,許宏濤覺得有點慘不忍睹。那年,畢業之後,別的不說,僅他們學校的本縣畢業生,除他之外的七個人,全部分到了機關和學校,而他,被分配到了縣上辦的酒廠,成了企業的一名員工。那個時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

初到酒廠的時候,許宏濤很是沮喪。在企業上班,工資免不了跟效益掛勾。有一段時間,工資很低。說真的,別的同學坐的是風不吹雨不淋的辦公室,工資穩定,也比他高。而他,剛開始也是在辦公室裏,但在辦公室過了兩年多之後,許宏濤就有些不甘心了。他所在的辦公室是屬於銷售科的,主要任務就是做統計工作,看到外麵跑市場的人員,有時候月工資能上千,而這些坐辦公室的,每月最好也就三百多元,許宏濤不禁有些心庠。他有了一種強烈的願望,想出去闖一闖,試一下市場,也試一下自己的能力,這一試,竟然試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這裏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小縣,絲毫引不起別人的注意,因為這個小縣沒有任何特色,沒有工業企業,農業也以最基本的農作物為主,小麥、玉米之類,毫不起眼。如果要說工業企業,縣辦的酒廠也許勉強能算一個。這個不足百人的小酒廠曆史頗為悠久,據年長的人講,在民國時期,這個鎮上就有一個燒酒的作坊。解放後,曾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因為各種原因,燒坊最終倒閉了。八十年代初期,包產到戶、改革開放之後,縣上領導為發展當地經濟,要求商業局出麵,組建新的酒廠,並撥了好幾十萬元。丘泉鎮按縣上要求,調整出一百多畝土地,供建廠之用。於是,一個頗具規模的酒廠建成並投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