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之後,許宏濤把手續辦下來了,他交接了辦公室裏的事務,開始進入市場。
在一切手續都辦好之後,許宏濤才向父母說了自己的打算。許宏濤的父母都是農民,住在另一個鎮子的鄉下。那天回到家裏,許宏濤對父母說了自己所做的這一切和今後的打算。父親聽後一愣,後來慢慢地說:“咱家裏窮,那年你考上大專之後,我想著你早點畢業,找到工作,之後再給你找個媳婦,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咱家情況你是清楚的,家底薄,沒有積蓄,我們想著你找到媳婦之後,咱把槽上的那頭牛賣了,你再攢一些,給你娶上媳婦,把婚結了,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如今你要出去跑銷售,那點工資,如果整個月在外麵跑,肯定會花得一分不剩,到那時,你拿不出錢來,全靠家裏,我的負擔又會重很多。再說,坐辦公室多體麵,你在外麵跑,風裏來雨裏去,風吹日曬的,人也會老相些。另外,在外麵跑,總歸不像個幹公家事的,像個生意人。生意人給人的感覺是低級的,沒有幹公家事那樣體麵。也許咱們村上人會說,某某人家那娃把事幹日塌了,不讓坐辦公室了。本來咱就分配得不好,別人進了政府部門,咱沒熟人,沒有送禮,分到了酒廠,這下倒好,又要到外麵跑,像個要飯的,人家會說,那娃把書白念了。”
父親的這番話,早在許宏濤的意料之中。父親是個農民,而且不識字,但父親是個較為精明能幹的農民,在家族的許多事上,父親出麵替別人說事,把兩邊的矛盾化解掉。在家族的紅白喜喪事上,父親時常擔任總管一職,就是那種安排一切事項的角色,替主人把一切事務處理掉,把事情辦好。農村的事,瑣屑繁雜,但父親往往處理得有條不紊,深得村人們信任和尊重。
許宏濤對父親說:“你說的這些事,我都深入思考過。我現在還年輕,如果坐在辦公室裏混,也許到四十多歲時,企業發展得好了,我會有個一官半職。但是企業如果發展得不好,也許會下崗失業。到那時,即使做生意,也完全得自己往裏攤錢。咱家肯定攤不起,倒不如提早動手,自己去闖一下,也許會掙到錢的。即使現在掙不到,過一兩年實在不行,跑跑關係,回到辦公室去,再跑跑關係,調到政府的事業單位,也不是沒有可能。”
父親有些無奈,他把旱煙鍋往地上一磕,說:“你既然決定了,就要好好去幹,不要老想著怎麼找退路。開弓沒有回頭箭,好馬不吃回頭草,你如果跑市場,就要下功夫去跑,不要三心二意。另外,在外麵接觸的人就多了,待人要心誠,要對別人有誠意,隻有這樣,和別人打交道才會長久,才會交到朋友。如果用欺騙的方式去和別人打交道,隻有一兩次就不行了,像咱們這裏的人說的話:砂鍋搗蒜——一錘子的賣買。千萬不能把生意做成這樣。”
許宏濤認真地聽著父親的話。他在心裏認同父親的教誨,父親是個智慧的人,雖然是個農民,但他的智慧是一般人難以達到的。幾年之後,他讀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時,讀到類似這樣的話:農村裏能人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數也數不清。的確如此,人的智慧、處理各種複雜事情的能力,和文憑高低、文化程度有關,但不是絕對的,有些沒有文化的農村人,處理複雜事情的能力也特別強,那種智慧,那種協調能力,是一般人無法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