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脂血症用藥 (2)(2 / 2)

①每天攝入適當的熱量,例如輕度工作每天攝入1800千克,中度工作每天攝入2400千克,重度工作每天攝入2800千克。

②低脂肪、低膽固醇、低飽和脂肪酸飲食。

③多運動。

④不要進高糖飲食。

問:影響血脂水平的藥物有哪些?

答:影響血脂水平的藥物很多,除了降血脂的藥物,概括起來可分為下麵兩類:

(1)可使血脂升高的藥物:皮質類固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孕激素雌激素合用(口服避孕藥)、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心得平)、噻嗪類利尿劑(雙氫克尿塞)、匹拉米洞、青黴胺、氯丙嗪、硫脲嘧啶、水楊酸鹽、三甲雙酮、維生素A、維生素D、溴化物、碘劑、酒精、苯妥英鈉和乙醚等。

(2)可使血脂降低的藥物:袪脂乙酯、對氨基水楊酸、秋水仙堿、甲狀腺激素、甲狀腺製劑、降糖靈、肝素、乙二氨四乙酸、金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和巴龍黴素等。三高脂血症的發病原因

原發性高脂血症的發病原因及機製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繼發性高脂血症主要是由於繼發於某些疾病,常見的有:糖尿病、腎病綜合征、胰腺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肝病、肥胖、痛風、酒精中毒等。

1.糖尿病性脂代謝紊亂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謝紊亂。糖尿病性脂代謝紊亂,以血清甘油三酯增高最明顯,膽固醇輕度增高。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血中極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增多。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乳糜微粒及極低密度脂蛋白分解減弱而在血中濃度增高。

問:什麼是脂蛋白?

答:血漿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脂溶性物質,不能溶於水,必須與另一種物質結合後溶解在血液中,這種結合物叫脂蛋白。根據密度和電泳情況可分為5類: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間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動脈血管疾病的元凶,它可以使膽固醇附著在血管內壁,構成堅硬且厚密的物質即膽固醇斑塊,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高密度脂蛋白能幫助人體排除大量有害物質,防止膽固醇斑塊的形成,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

2.肝髒疾病可引起脂代謝異常

肝髒是脂肪酸合成與氧化、膽固醇合成、蛋白質合成及清除異常脂蛋白的主要場所,不少肝髒疾病都可引起脂代謝異常。患肝髒疾病時,脂代謝可受幾方麵的影響,肝實質細胞損害(如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通常可引起血脂水平的降低,尤其是膽固醇酯降低。患膽汁鬱積症時,如阻塞性黃疸,血清膽固醇和磷脂都升高,而中性脂不高。脂肪肝患者主要是血清遊離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增高。

3.胰腺炎與脂代謝異常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很高時,可以並發急性胰腺炎,有胰腺炎病史者更易發生此並發症。許多高脂蛋白血症患者有間歇性上腹痛,而血清澱粉酶未達到診斷胰腺炎的水平(過去有胰腺炎發作史者更是這樣),這可能是胰腺炎的早期表現。

4.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與血脂代謝異常

甲狀腺激素一方麵促進肝髒膽固醇的合成,另一方麵促進膽固醇及其代謝產物從膽汁中的排泄。甲狀腺激素不足時,雖膽固醇合成降低,但其排出的速度更低,故血中總膽固醇濃度增加。因此,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患者脂質的合成、運用和降解均可降低,而以後者為主,總的結果是使血脂濃度增高,但甘油三酯顯著增高較少見。

5.腎病綜合征與血脂異常

腎病綜合征患者發生高脂血症的機理尚不清楚。早期血膽固醇大於L,嚴重可增高至L左右,膽固醇與磷脂的比例平均增加至1.28(平均正常值為0.95)。患者皮膚可出現黃色瘤。

此外,肥胖、脂肪營養不良(脂肪代謝障礙)、高尿酸血症,糖原累積症、異型蛋白血症、性激素的影響都可導致甘油三脂增高。

問:為什麼瘦人也會患高脂血症?

答:血脂高與胖瘦沒有確定關係,主要和體內的代謝有關,所以瘦的人也可以患高脂血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