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位城市青年,在鄉下看到有位老農,把一頭大水牛拴在一個小木樁上。就走上前,對老農說:“大伯,它會跑掉的。”老農嗬嗬一笑,語氣十分肯定地說:“它不會跑掉的,從來都是這樣的。”這位城市青年有些迷惑,忍不住又問:“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麼一個小小的木樁,牛隻要稍稍用點力,不就拔出來了嗎?”
這時,老農才說:“小夥子,我告訴你,當這頭牛還是小牛的時候,就被我拴在這個木樁上了。剛開始,它不是那麼老實待著,有時撒野想從木樁上掙脫,但是,那時它的力氣小,折騰了一陣子還是原地打轉,見沒法子,它就蔫了。後來啊,它長大了,卻再也沒有心思跟這個木樁鬥了。有一次,我拿著草料來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會掙脫木樁去吃草的。可是,它沒有,隻是叫了兩聲,就站在原地望著草料了。你說有意思嗎?”(出自《教育中的心理效應》)
可憐的水牛,有木樁定勢,我們的教學是否也存在思維定勢呢?我們的教學研究是否也存在“魚就是魚”的建構主義童話?如果能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學看教學,就很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有一家公司麵臨這樣一個嚴重的問題:嚴冬季節,美國北方密密麻麻的電線網上積滿上冰雪,以致壓斷線路,造成事故。依照事先定好的討論規則,有人提出設計電動清雪機,有的提出用電流或者振蕩術除雪,而有人卻提出用直升機帶上幾把大掃帚去掃雪,這一方案乍一聽令人失笑,但有一位工程師卻受到啟迪,想出了用直升機螺旋槳攪起的風掃雪的點子後經論證,這恰恰是最簡單、高效、成本最低廉的辦法,於是久懸的難題迎刃而解。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當個人研究遇到了困難時,就得依靠集體的力量,每個人成功的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集體做後盾,離開了集體,孤雁難飛。
國外某大學,一群即將畢業的工程係大學生們,滿懷信心地走進考場,參加他們自認為十分簡單的一場畢業考試。然而3小時後,他們當中仍然沒有一個人能回答試卷上的任何一個問題,最後,還是他們的教授打破了考場的寂靜,他說:“這正是我預期的,我隻是想加深你們的印象,即使你們已完成了4年工程教育,但仍然有許多有關工程的問題你們不懂。要記住,雖然你們大學畢業了,但你們的教育才開始。”教育教學值得研究的問題很多,我們的能力生來有高低之分,但能力並非一成不變,任何時候的學習都不晚。當有一天世界上還隻剩下一個東西在轉動,那不是地球,而是我們的大腦。隻要大家都來努力,終身學習,冰山也有融化的一天。
小事不做,焉能做大事,何況,有時連小事都做不好。教育無小事,重在細節處,細節決定成敗。“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我們普通教師,能做的也就是一些小事,願做小事,樂做小事,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每個教師都做好自己的小事,學校的教學質量就高了,國家的教育質量也就高了。我們都是一枚螺絲,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成就一個學生,才能成就名校。須知,細微處方見真品性。
因初次出書,缺乏經驗,缺乏專業高度,隻是一些拙文的羅列。該書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需要大家的嗬護,需要大家用包容的眼光來看待。這些文章隻是生物專業教學領域的初步探索,是生物教學一線實例,純屬教育教學“瑣事”,極少涉及教育更大的範疇,缺乏教育的深度和高度,僅作拋磚引玉用。
在整理本書過程中,任勇局長在百忙之中為我寫了序,給予我出版莫大的信心和動力,得到了學校經費上的全額支持,已出版多本專著的肖學平校長(特級教師、博士)幾次親自指點並鼓勵出版,林少毅副校長、申會剛副校長、徐建明校長助理、聶仰福校長助理、楊景昭主任、羅德沂主任、沈紀文主任、廖湖生副主任等領導為此書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這本書凝集了他們的智慧和汗水,真心為諸位的付出表示感謝!我無以回報,隻能用中國文人特有的表達方式,在此再次叩謝!恭祝各位安康!借此機會,一並感謝校內外各位同仁好友,感謝他們在長期教學工作中對我的鼓勵和關愛。
書中的一些文章已發表在相關報刊上,由於本人水平所限,有些文章歸類上值得商榷,無論如何修飾,尚有不滿意之處,不當之處,懇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真得像第一次向老師遞交作業一樣,心中惶恐惶恐,每一位看到此書的人都是我的朋友和老師,懇請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不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