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會理解自己的領導(2)(2 / 3)

不過有趣的是,第二個月,老同事就上任工會主席一職,老同事這回還真就不遺餘力地發揮自己熱情熱心的長處,開始整頓我們單位的工會,開始定期收取黨費了,而我們這些員工,也頗因為她的上任,得了一些便宜,起碼每個月,工會都會定期給我們發放職工福利,衛生紙、洗發水、搬雜誌用的勞保手套是不缺了,嗬嗬。

所以,一分二為看待領導的批評。即便有的時候領導真的誤解你了,也不要斤斤計較,更不要耿耿於懷,真正好的領導,是會知錯、改錯,也會認錯的領導。一旦哪天領導批評我們批評錯了也不要緊,有時領導的批評是為了“殺雞給猴看”,作為員工,認清自己的位置和領導的真正目的,對於領導的批評,感覺壓力就不會太大,況且如果真的是好領導,心裏必然也是有數的,他總會意識到自己批評錯了,也總會想辦法去補救的。

換種思維方式,揭開現象看本質,被批評後,一定要琢磨琢磨,你為什麼被批評?是誰批評的你?怎麼批評的你?弄明白其中的奧秘,那麼也許被批評就能塞翁失馬,因禍得福。

現代社會,無論是創業的老板也好,還是給別人打工的職員也好,都一樣麵臨巨大的壓力。所以,在注視自己的艱難處境的同時,不妨將自己的部分眼光投向別人--上級、下級、同事,多體味一下別人壓力重重的生活。這樣,你就可能到體諒別人的苦楚,可能更富有個人的凝聚力和在集體中的競爭力。

蒙牛老總牛根生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參加一個企業老板的沙龍,聽兩個老板談起跟隨多年的秘書,其中一個說:“她的臉上跑出皺紋了,反應較以前差多了,天天丟三落四,我考慮要把她換掉。”

另一個卻說:“我的秘書最近也常出錯,不過,看到她臉上的皺紋,就覺得又好氣又心疼。”

牛根生覺得第二個人的話很奇怪,追問道:“心疼什麼?”他說:“想想她從二十幾歲就在我身邊工作,辛辛苦苦地磨了十幾年,轉眼都要40歲了,體力精神頭可能差了些,可每天還勤勤懇懇,我在想著給她安排一個輕鬆點的高層工作。”

因為經常有商業往來,這兩個朋友的秘書,牛根生都認識,她們年齡相近、能力差不多,為什麼第一位老總的態度卻大不一樣呢?詢問之下,原來,他的秘書不知為什麼最近總是煩躁,沒有耐心,做事打折扣不說,還好幾次聽到她抱怨。炒掉她可能是氣話,這位老總至少決定給她一個小小的教訓,讓她自己在工作時把心裏的厭煩驅除掉。

如果出現了類似的問題,你願意你是第一位老總的秘書,還是第二位老總的秘書呢?

為什麼我們遇到職場難題的時候,不能逆向思維,從領導的角度看問題呢?領導其實也是人,也有一顆柔軟的心,隻是他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和職員不一樣罷了,如果我們能夠逆向思考,那麼我們就能夠理解領導,坦然接受,克服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