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曾發生過這樣的事,部門的決策安排發生改變,經理同意取消了一個項目,作為項目負責人心裏很是不滿,數次找經理理論,想證明自己的想法和項目都是對的。最終經理忍無可忍,對他說:“如果你行你就替我的位置來幹吧”,說完轉身就走……事實上,真正讓項目負責人來接替經理的位置,他不一定能做的更好。
不要抱怨決策層領導不理解你,不要抱怨決策層領導不體諒你的疾苦,你的高度不是他的高度,為什麼要如此處理如此決策,領導絕對比你更明白,更全局。誠然,在心理學上,職場中存在“內部人控製現象”,也就是說某些員工由於對相對具體的情況比領導更清楚,從而對領導做出的決定產生抵觸心理,進而擅自改變領導的決定,使之符合自己的想法。然而“內部人控製現象”卻是領導所不能容忍的,因為“內部人控製現象”嚴重影響了決策的執行和領導的權威。所以,即便是你真的發現領導的決策有缺陷,也要低調處理,小心翼翼地提醒他,而不是大張旗鼓地反對他。
朋友小李曾給一家雜誌社寫了篇文章,出版後,想要幾本雜誌,便打電話給雜誌社主編。主編不在,是一位小姐接的。“麻煩你轉告主編,我希望要兩本這期的雜誌。”“這個啊,沒問題!您派人過來拿就成了。”小姐爽快地說。?
小李立刻叫快遞把雜誌拿了回來,可是,跟著就接到主編的電話:“對不起!您來電話的時候我不在,雜誌收到了吧?我特別多送了兩本,一共4本。”停了一下,他又說:“可是,對不起,我想知道是哪位小姐請您派人過來拿雜誌的。”小李有點吃驚,說:“有問題嗎?”“當然沒問題,我隻是想知道,是誰在自作主張。”小李沒告訴他,但後來聽說主編還是把這位擅作主張的員工查了出來,並作了處分。
我聽說這件事情時,還覺得這位主編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不過等我自己在職場中做到了一定的職位,手下也有不多不少一幹人馬的時候,回想這件事,卻意識到這件事的確體現了一些問題:
第一,既然是找主編要書,下屬的責任就是負責轉告,而不該越俎代庖擅自代上級做主;
第二,作者明明找主編,卻在半路中被別人截斷了,不管對於作者還是對於主編,都失去了一次溝通的機會;
第三,如此輕而易舉的擅自作主,仿佛雜誌誰要都行,誰都可以做主往外送,貶低了索要雜誌的人的價值,也貶低了雜誌本身,也顯得雜誌社對雜誌的管理不夠嚴格。
所以,職場中人要學會逆向行走,從領導的角度看問題,不要把自己一些想當然的看法,附加到與領導相關聯的事情中去。在職場中,小事不小,下屬眼中的小事情,卻可能成為領導心中的大事情,涉及多方麵的問題。這就是因為一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分析事物的方法也就不一樣。
有朋友可能會說,我的上司愛發脾氣,而且脾氣很大,其實領導發脾氣、甩臉子,或者對你冷漠,都可以看作一種領導的手段,他的目的就是推動你更好地工作,所以,不管領導如何對你,一定不要隻看表麵現象,而要逆向思維,從領導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真正理解你的領導,洞察職場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