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大於45分:你的職場聽力不佳,你聽到的多是表象的,對別人隱藏在外貌、行為背後的東西通常觀察不到。從某種角度講,你不太善於觀察內在的東西,這雖然可以避免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職場糾紛中,讓你的內心多一份平和,但由於你對別人的觀察不夠深刻,不夠細膩,所以你可能會缺乏必要的職場裏的自我保護意識,這可能會影響你的職場前途哦。
分數小於45分:你的職場聽力很不靈敏。有時候,你對周圍的人和事都顯得不夠關心,其實不是你不關心,而是你沒有洞察職場乾坤的能力,你觀察不出別人的意圖和職場的態勢。這就會使得你在職場裏舉步維艱,不知如何出牌才好。
台灣溝通大師蔡康永說過:“隻聽字麵的意思就做決定,恐怕機會就跑掉了”。很多時候,不是領導堵死了我們的職場通途,而是我們不會“聽話”。每個人的領導的心底裏,都有一個“女人”,他說“不”的時候,就意味著“還有可能”,說“可能性不大”的時候,就意味著“可以這樣嚐試”。如果我們不會聽話,那麼,可能我們的對話,永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在溝通過程中應該多聽少說,和上司溝通就更要認真傾聽。很多人認為善於表達的人就是溝通能力特別強的人,事實不完全是這樣。溝通應該是雙向的,真正的溝通是以良好的傾聽為前提。我見過很多人表達能力很強,但傾聽能力不好,還沒有認真地聽清對方說什麼,就按照自己的主觀臆斷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人太自我,溝通過程中難免給人留下自大狂妄的印象,最終肯定達不到理想的溝通效果。真正的溝通是基於良好的傾聽的基礎上,對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然後根據信息處理的結果進行反饋和表達,這才是真正的溝通。而溝通中的分析和判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作為上級和下級談話,本身就有以上示下的感覺,這時我們一定要表現得認真而謙虛,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或者隻是一次很普通談話,認真的傾聽會讓對方覺得是被尊重的,他說的話是有意義的,被重視的。心理學上把這概括為:“差別滿足感”。在傾聽的過程中,還要留心每個細節,因為領導和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溝通中再次涉及到。
溝通中的另一個要素是互動,我們不能隻做點頭蟲,那樣會給人以應付的感覺。領導說完後,我們可以在幾個方麵提出問題:
第一、詢問領導心中的工作重點。不管談話時間長短,事情緊急與否,談話中肯定會有側重點,可能談了許多都是為這個重點服務的。如果你所提問的正是領導認為的重點,那麼領導就會知道你和他的想法是一致的,是可以將重點的事情交給你來做的。
第二、詢問領導擅長的方麵。問領導擅長的,可以讓領導在回答你時產生滿足感,感到高興,也是和領導增進關係的一種方法。
第三、詢問那些讓領導感覺驕傲的事。領導也是需要表揚的,但是不能直白的表揚,要以不經意間的讚揚,讓領導感到很有麵子。
有效溝通會讓人感到十分愉快,容易接受彼此的觀點。和領導溝通一定要放低姿態,作為屬下,一定不能咄咄逼人,也不能唯唯諾諾,更不能心不在焉。與領導溝通是拓展職場關係的必備要素,和領導的溝通,也是向領導推銷自己的一種最直接的手段,不僅可以拉近和領導間距離,還可以提升自己在領導心中的地位。
常言道:“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唱的曲”。能量再大,再風光無限的人也會有煩心事,難言苦。其實這些難說的心事就是一個人最軟弱、最脆弱的地方,因為人的正常心理就是想隱藏起心中的脆弱部分,展示自身的強大部分。這就要求做下屬的平時要有慧眼、慧心,發現領導的心聲。不要把領導的心聲當成洪水猛獸,因為這是你真正從心裏接近和理解領導的一條捷徑。因為有些事領導不能說,但是往往越想隱藏的就越希望別人給予理解,領導也是人,也渴望被理解、被安慰、被關心。
那麼,如何與領導談論他的心事呢?切忌單刀直入,以免給對方帶來心理上的衝擊,要找準突破口,循序而入,從最溫暖的地方開始,用最平和的方式溝通,以真誠的心態,站在對方的角度,認真傾聽,多肯定他的想法,用真心來感受他心中的苦悶,用真心打動他的內心,這樣才能拉近與領導的距離,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度。同時,一定要是真心關心領導,而不能抱著看笑話、挖隱私的態度去傾聽領導的心聲,那樣的結果隻能是為自己的職場道路鋪設障礙,而不能真正讓領導認識到你的貼心和關心。
三國時,諸葛亮就是一個很會關心領導的人,從輔佐劉備治國安邦,到幫助劉備巧得嬌妻,無不體現了其是一名深知領導心意,善於出謀劃策,幫助領導排憂解難的優秀下屬的品質。
赤壁大戰剛剛結束,劉備集團還沒來得及慶祝,噩耗便旋即而至,劉備的夫人甘夫人病逝。先是長阪坡喪糜夫人,此時又喪甘夫人,快五十歲的劉備帶著三歲孺子,感覺甚是淒苦。此時,東吳派呂範前來吊喪,並向劉備提親,東吳願將孫權小妹嫁於劉備。劉備回說:“我已年將半百,小姐年方妙齡,怕小姐不允啊!”此話一出,劉備的態度已經明了,劉備是願意的,雖然他知道,孫權嫁妹是假,取荊州才是真。但是,此時妻子皆喪的劉備,怎能不希望再娶妻室,況且老夫少妻乃是天賜美事。此時,聰明的下屬,就不能以東吳此乃一計,實為賺取荊州,來勸諫主公不可應親。因為劉備也知是計,無需他人提醒,他此刻想要的是一個既能幫他娶回嬌妻還要使東吳的美人計落空的好辦法。諸葛亮深知劉備的心思,他馬上建議劉備應親,然後令趙子龍保駕前往,並巧施錦囊三計,讓劉備抱得美人歸,全身而退。諸葛亮的聰明之處就在於,準確地洞悉了劉備的心理,然後不動聲色地運用謀略,利用這個天賜良機解決了主公內心的苦楚,化險為夷,實現收益最大化。相比於那些勸說劉備不可去東吳迎娶嬌妻的臣子,劉備當然會更喜歡這個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的好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