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掌握辦公室說話的方法(2)(1 / 2)

中國有句老話:“話說三遍淡如水”,不管你的觀點如何正確,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就可能引起別人的反感,起到相反的效果。就像祥林嫂,嘮叨個沒完沒了,最後不但大家不會同情她,體諒她,還會厭煩她。心理學稱這種思維叫“感知疲勞”或者“感知麻木”,意思是,通常人們對於別人說過一遍事情會很感興趣,也最能記得住;而對於說兩遍的事情,就會失去興趣;而說了三遍,就會開始反感,從心裏開始排斥對方所說的內容;而說到四遍,人們就會產生厭惡心理,選擇不去理睬,甚至寧可馬上忘記……,這時候,就算你的說法再正確,也會被別人排斥。

所以,中國有句老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即便你的觀點絕對正確,也別一味地說明自己,強調自己。職場中的日子,也是一天天過的,何必著急一時,何必要求大家迅速同意你的觀點,用行動去說明你的正確,比一味地說明自己,強調自己,要強得多。

職場呆久了,很多人都會有這樣兩種心態,一是不想得罪同事,隻要和自身利益沒太大關係,或者不觸及個人利益,即便對於同事的某些建議、做法不是特別讚成,也懶得站出來反對。二是不得罪領導,領導提出的意見建議,隻要大多數人同意,自己哪怕根本就不讚成,也會違心地說“挺好”。事實上,這是“職場老油條”的兩種處事誤區,不要違心地讚成大家都同意的見解,因為有時候,真理往往就在少數人這邊。

小王在單位工作好幾年了,始終沒有得到提升,但他也沒犯過什麼錯誤,平時人緣也不錯。小王的工作原則就是,以大家的意見為主,大家怎樣,他就怎樣,他以為這樣就可以確保不會犯錯誤。

一次,科室領導提出一個建議,讓大家討論後落實下去,其實這個建議並不怎麼可行,大家心裏都清楚,可就是沒人提出異議,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表態,小王自然也就跟著隨波逐流。後來,領導決定按照這個方案落實工作。可過了不到一個月,這個方案的問題就凸顯了出現,領導沒有意識到方案不可行,以為是執行過程中,個別員工沒有努力。於是,領導追查責任,追查來追查去,追查到最基層的責任人小王和另一位女員工頭上,女員工一看大事不好,就借口懷孕,請了產假,這下,所有的責任就隻有小王去扛了。小王心裏不服,對領導說:“當初我就覺得這個方案不太可行,就從我這裏來說,都很難實現預期目標,如今我都按照領導們的指示去執行的,完不成,怎麼能怪我?”領導一連惱怒,“那最初你怎麼不說出來問題的所在呢?既然一開始就覺得不可能,為啥不拒絕接受這項工作呢?”小王無話可說,隻好灰溜溜地接受懲罰,被扣除了當月的獎金。

小王覺得很委屈,到處訴苦,為什麼大家一起做的決定,最後卻要他承擔責任?其實,領導也一定清楚事情的原委,但在單位裏,任何一項失敗的決策,總要找一個最後責任人來“定責”吧,難道,你讓領導自己負責?誠然,有的領導的確會第一時間站出來負責,但是負責執行的人,總也脫不了幹係。所以,不要違心地讚成大家都同意的見解,不管你處於工作鏈條的哪個環節,隻要你認為這個見解不合理,實施有困難,就要大膽地提出來,在尚未實施時,大家一定會齊心協力幫你去減少困難,以促進工作的完成,如果你不提出來,那麼很抱歉,完不成工作就是你的責任,你,最後就必須承擔所有的責任了!

語言也是一門藝術,要學好這門藝術並不容易。話不在多,管用才行。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曾這樣說“簡練是才能的姊妹”,在語言藝術中,最講究簡潔,簡潔是一種美。我們要學會用簡潔的語言,組織簡潔的語言說明事物。

為什麼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很羅嗦呢?原因有三:

第一,怕別人不明白。總怕自己沒說明白,總想把事情盡量說得清楚些、細致些。其實,誰都不傻,凡事說一遍即可,如果對方不明白,肯定會發問,沒必要反反複複地說來說去。

第二,擔心自己想的不周全,想通過反複表達,來完善自己的意見。中國老祖宗最講究說話的藝術,講究三思而後行,想好了再開口,如果連你自己都沒想明白,還怎麼去說服別人,讓別人去聽明白你的意見?所以,開口前先想周全,然後一次說明白就可以了,不必在反反複複的嘮叨中形成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