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建設1+12團隊(2 / 2)

建議:這樣的方法固然讓你贏得了真理,卻也同時失去了友情。得理且擾人,快樂不該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上。

由此測試可以看出,該不該發脾氣,怎麼發脾氣,都是有學問的,要學會審時度勢,因人因時有方式有方法的發脾氣。發脾氣不完全是壞事,發得好,發得巧,才是真正適合的發脾氣;發得不時時候,發得程度不當,就不是合適的脾氣。

時下很流行一句話: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單獨就這句話來說,講的是有些看似孤單的人,其內心或許並不孤單,可能是很豐富的,是洶湧澎湃的;而有些人很怕孤單,總是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在人群中看似高興歡樂,實則內心孤獨寂寞。從人性的角度講,選擇孤單的人,一般是不孤單的,或者說是不怕孤單,敢於承受孤單,並且也會享受孤單的。而選擇喧鬧狂歡的人,卻常常是害怕孤單,無法承受孤單的。

孤單是一種無目標、焦慮及空虛的感覺。這樣的人會在任何時候都覺得自己是局外人,站在生活的邊緣。要想解除孤單,就要融入團隊。當下的社會,有這樣兩種現象,一種是不良現象,就是傳銷,為什麼有的年輕人會加入傳銷組織,從某種角度講,正是因為害怕孤獨,渴望團隊,所以一被“忽悠”,就跟著上了“賊船”;還有一種現象,這種現象談不上好壞,隻是一部分人的選擇,那就是“宅”在家裏,為什麼“宅”在家裏,從某種角度講,是為了逃避團隊,逃避集體,從某種角度講,選擇“宅”的人,怕的是集體中個人的孤單,怕的是不能夠於團隊和諧相容。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人類本身就是群居動物,生來就需要生活在人群中,生活在團體裏。所以,我們不提倡一個人的孤單,而提倡一群人的熱情。隻有大家都投入了熱情,這個團隊才可能齊心協力,才可能不斷前進。

這裏,講一個在管理學中經常用到的概念:鯰魚效應。鯰魚效應來源於這樣一個故事,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不少漁民以捕撈沙丁魚為生。由於隻有活沙丁魚才鮮嫩可口,因此活魚的價格比死魚高得多。漁民想方設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但是由於沙丁魚天性不喜活動,大都在途中窒息死亡。有一次,一位漁民無意中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裏放進了一條鯰魚,當他回到港口時,發現船上的沙丁魚還活蹦亂跳。原來,鯰魚生性活潑,進入魚槽後,便不住遊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四處躲避,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便歡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漁夫的這種做法,後來被管理者們總結為“鯰魚效應”,並將其作為一種競爭機製,引入到人力資源管理當中。

為什麼一群人會更積極,更熱情?因為一群人中,常常會有那麼一條兩條鯰魚,受這些鯰魚的帶動,大家就都熱情積極起來了。

本田汽車公司的總裁本田宗一郎就曾遇到這樣的問題:由於公司逐漸穩定下來,於是出現許多東遊西蕩、人浮於事的員工,影響企業發展。可是把他們全開除也不妥當,這樣會受到工會方麵的指責,企業也會因此而蒙受損失。正當本田為此煩惱時,他的得力助手、副總裁宮澤給他講了鯰魚的故事。

本田聽完故事後,開始著手進行人事方麵的改革。經過精挑細選,本田把鬆和公司的銷售部副經理,年僅35歲的武太郎挖了過來。武太郎接任銷售部經理後,首先製定了新的營銷法則,並且對市場進行分類研究,製定了開拓新市場的具體計劃和明確的獎罰條例。上任後,武太郎憑著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和學識,以及驚人的毅力和工作熱情,得到了銷售部員工的一致認可,他們的工作熱情也被武太郎調動起來。通過武太郎和員工的努力,公司的月銷售額直線上升,在歐美及亞洲市場的知名度不斷提高。

從此,本田公司每年都會從外部聘用一些“鯰魚”,有時甚至聘請公司董事一級的“大鯰魚”。這樣一來,公司上下的“沙丁魚”都有了緊迫的感覺。這種適當的競爭猶如催化劑一般,大大激發了員工的活力。

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團隊,讓我們可以投入全部的熱情,可以和一群人去狂歡,而不是在人群中感覺更孤單,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