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學會控製時間的鍾擺(1 / 1)

美國的“時間管理之父”阿蘭·拉金說:“勤勞不一定有好報,要學會掌控你的時間。”珍惜每一分鍾,最大化工作的價值,幾乎是每一位成功者必修的一課。學會有效地管理時間,才能保證做事的效率。

掌握時間的節奏,首先要明確工作的主次。不分輕重緩急的工作計劃是浪費時間的首要原因。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而應讓時間服務於績效。

著名的設計師安德魯·伯利蒂奧曾經是一個疲於奔命的工作狂。

每天,他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設計和研究上,除此之外,他還負責很多方麵的事務。他風塵仆仆地從一個地方趕到另一個地方,不放心任何人,每一件工作都要自己親自參與了才放心。時間長了,他的設計受到了很大影響,常常到最後關頭才拿出作品,並且因為時間緊湊,作品的質量常常不盡如人意。

其實,在他的時間裏,有很大一部分都浪費在管理其他亂七八糟的事情上,而最重要的設計工作反而隻能占用一小部分時間。

有人問他:“為什麼你的時間總是顯得不夠用呢?”他笑著說:“因為我要管的事情太多了!”但他卻沒弄明白,關鍵的原因在於他沒有分好工作內容的主次。

後來,一位教授見他整天忙得暈頭轉向的,但仍然沒有取得令人驕傲的成績,便對他說:“人大可不必那樣忙!”

就是這句“人大可不必那樣忙!”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他在聽到這句話的一瞬間醒悟了。他突然發現自己雖然整天都在忙,但能產生真正價值的事情實在是太少了!這樣做實在一點好處也沒有,反而會製約目標的實現。

大夢初醒的安德魯從此調整了時間的分配,他把那些無關緊要的細小工作交給助手去做,自己則把時間集中用在方案的設計上。因為時間得到了有效的運用,不久之後他出版了傳世之作《建築學四書》,此書成為建築界的聖經。

時間管理大師哈林·史密斯曾經提出過“神奇三小時”的概念,即抓住早上5~8點的黃金時間。如果我們在晚上10點睡覺、早上5點起床的話,我們的睡眠時間是7個小時。而一般人如果在午夜12點入睡,早上7點起床的話,他們的睡眠時間也同樣是7個小時。所以我們在這裏提倡早睡早起,運用“神奇的三小時”這一概念,隻是非常有策略性地將休息和工作的時間對調了一下,我們將晚上10~12點這段本是用來看電視、看報紙、娛樂、應酬的時間用於睡眠,而早上5~8點這段時間人們頭腦非常清醒,則可以用來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注意快慢適度,把握好時間節奏。我們應該掌控自己的節奏,高效地運用每時每刻。對每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時間是最重要的資產,每一分每一秒逝去之後再也不會回來,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

李開複先生在他的著作《做最好的自己》裏頭,寫了自己的一則往事。

李開複念大學時,該校法學院院長,想為該院的成績查詢係統設計一套新軟件,以便和舊的係統接軌。本來打算委托校外的軟件設計公司去做這件事,但聽說李開複是個程序設計高手,於是就請他利用暑假時間來做這個設計,並付給他報酬。

李開複很開心,這樣簡單的要求,根本難不倒他,於是滿口答應:“我八月初就可以大致弄好,開始運行,到九月開學時,一定可以正式運作。”

由於李開複認為此事很容易,於是並沒有馬上開始設計工作,一放假先昏天黑地地和同學打了三個禮拜橋牌。開始工作後李開複才發現,事情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有許多煩瑣的東西要處理。院長問他做到哪裏了,他改口說:“八月底可以大致弄好,應該不妨礙開學以後係統的運作吧。”

院長發現他的設計工作前期進度很緩慢,大為惱火,說自己根本不該把這麼重要的事交給一個學生,馬上叫他不要做了,請校外的公司接手。

李開複馬上低頭認錯,並且把已經收到的報酬還給院長。院長並沒有要他還,隻是告誡他,希望他從此事得到教訓。

李開複由於沒有掌控好時間的節奏,導致完成不了工作,讓院長大動肝火。如果李開複每天白天工作六小時,然後開心地去打橋牌,也許他能按時完成設計工作。時間節奏的掌控很重要,如果做一件事,一開始進度就慢了下來,老板對你是絕對不會有信心的。

金錢可以被儲蓄,知識可以被累積,但時間卻不能被保留。要造就高效的工作效率,必須有時間管理的意識。隻有善於掌控時間,才能擺脫忙碌緊張的狀態,使工作高效有序地得到落實,成為工作和辛勤勞動的受益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