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閑話: 民國閑人瑣事(10)(1 / 1)

一冊《敬身詩存》,讓我們從近代中國詩壇中又重新開啟一頁新章。在眾多談韻律、格調、宗法、流派的諸多近代詩學著述中,這諸多風雅莫名的這樣詩話、那樣詩談中,可能我們看不到關於王敬身的隻言片語。孤峭古奧、嚴律苛法的古典詩學與看重真性情、注重真事實的王氏詩學觀點似乎格格不入,但是《敬身詩存》讓我們學會尊重和敬重那種記載生命曆程的而非純粹學術性質的“真詩”,讓我們重新認識和反思那種獨具生命體驗價值而非附庸專門學問性質的“真詩”。

記得王敬身先生曾在《詩法指要》中指出:“我們為詩,隻要相題作文,因境生意,根據性情,合於真實,當歌則歌,當哭則哭,當笑則笑,當罵則罵,能掌握最高原則(亦即第一義)不拘一體,各臻其妙,能者無所不可,所謂萬法歸原,入一三昧,則一切三昧具足,願於諸君共勉之。”

這樣一席話,以此即可概括《敬身詩存》的創作背景與基本原則。這樣一席話,或亦正是王敬身“真性真情作真詩”的真實寫照,亦足可為後來學詩、寫詩、讀詩、論詩者所共勉。

四、不返化鵑魂——

《衝冠怒傳奇殘稿》符璋、符鼎升題詩瑣談民國戊午年(1918)初春的一天,年近四十的無錫人章履平在上海一幢洋樓裏猝然死去。由於生意場上的失意,章履平身後並無過多的財物遺留,隻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衝冠怒傳奇》劇本殘稿。

死者的胞兄章鴻賓從北平趕來,除了料理後事之外,還希望能完成其兄夙願,將遺稿付梓刊行。章康平在序言中提道:“凡題識於其上者多當世之巨人長者,一經品題聲價十倍。吾弟區區未竟之誌或終得藉是以流傳於萬一乎。然餘心滋戚矣。”為了達成逝者的夙願,從1918年初拿到其兄遺稿始,迄至1920年章氏表弟王蘊章題詞,章鴻賓南北奔波於北平、上海、無錫之間,總共請得了15位當時代的名流顯達題詞。除了名重一時的樊樊山、黃秋嶽、嚴複等人之外,還有當時旅寓上海的符璋、符鼎升一行。

章履平遺稿

符璋為章氏遺稿題詩

1920年冬,旅寓上海愛儷園的符璋為章氏遺稿題寫了四首七言絕句。絕句曰:

不返化鵑魂,墨汁模糊半淚痕,絕調人琴今古痛,鹿樵腸斷四聲猿。

尾聲縹渺鶴笙寒,願補媧天煉石難。不見湘靈終一曲,玉溪錦瑟太無端。

豹斑窺管歎驚才,病榻心花更怒開。尚有荊卿歌易水,江南並少子山哀。

彈冠不貴舊烏紗,髠首年來座盡髽。欲使大荒披發下,神弦巫覡當傳芭。

康平先生以介弟履平君衝冠怒傳奇未完本遺稿征題率成四絕即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