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縱橫
這裏的“縱橫”,專指合縱連橫之術,實際是在盟國之間縱橫捭闔,或使之聯合,或使之分裂,從而為己所用。諸子百家中有“縱橫家”,其鼻祖為鬼穀子,因有高徒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四人,即使沒有可信的隻言片語傳世,卻絲毫不妨礙他在權謀、策略、遊說等方麵的傳說。
張儀主張連橫之術,蘇秦提倡合縱之術。所謂縱、橫,視東西為橫,齊、秦聯手使用武力,迫使弱國聽命,繼而兼並它們,為“視一強而攻眾弱”;視南北為縱,以魏、韓、趙為中心,北聯燕國,南聯楚國,東聯齊國,形成戰略平衡,共同對付秦國,為“合眾弱以攻一強”。但是,六國合縱都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各懷鬼胎,根基不深,使得秦國有效利用了離間法,遠交近攻,瓦解合縱之術,實現了統一中國的霸業。
不難看出,在連橫、合縱的策略中,齊國都是需要被拉攏的對象。齊國的態度曾影響了戰國大局勢的走向,作為可與秦對峙的東方霸主,地位不容小視。齊國趁著燕文公去世,國君易主、國內忙亂之時,攻占了燕國十城。燕王和蘇秦商量:燕國畢竟曾和您有交情,您每次到燕國,燕國都視為座上賓,禮貌對待。您身攜六國相印,其中也有燕國的一份。但如今六國相互攻伐,還以“先生之故為天下笑”,不知現在您還能否幫助燕國,取回被齊國搶走的土地呢?蘇秦在羞愧之下答應了燕王,起身到齊國遊說,演繹了他“舌劍天下誰堪敵”
最後一場輝煌。蘇秦見了齊王,首先向齊王朝拜,慶祝齊國奪取城池的勝利;隨後又站起身來,仰起頭對齊王做哀吊狀。弄得齊王很詫異,這樣的慶吊相隨,到底是為何?蘇秦解釋說:“有這樣的一句俗語:饑餓的人,即使再難耐也不肯吃烏頭(附子的別名,根莖塊狀植物,可作鎮痛藥物,有毒),是因為這東西雖然能暫時填飽肚子,但最後結果是一樣喪命,不比餓死好到哪裏去。現在您拿下了燕國的十個城池,實際上不就是要在巨大的壓力下,逼著燕國投降齊國嗎?盡管燕國弱小,它畢竟還是秦國的親戚之國。恐怕您前腳滅了燕國,後腳秦國就起兵攻
打齊國。這就好比燕國是一隻飛行的孤雁,獵人看了,當然忍不住要射擊,殊不知這隻孤雁的後麵,是跟著一隻強有力的大猛鳶的。您射下了孤雁,大猛鳶就迅速以保護弱小為名,來侵略你了。
“如此看來,齊國為了區區十座城,豈不是得不償失?”齊王聽了這樣一席話,嚇得臉色都變了。那齊國應該怎麼辦呢?蘇秦開始給齊王出主意:“您要懂得轉禍為福、因敗為功的道理。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福禍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您應該馬上歸還燕國這十座城,燕國必然會歡喜得不得了。當秦國知道後,心裏明白您這是給了秦國麵子,也會非常高興。如此一來,齊國是‘棄強仇而立厚交’,將敵人變為了朋友。諸侯們都會尊重您,您再號令天下,何有不從?”蘇秦這樣寥寥幾段話,說服了齊王,幫燕國取回了十城。縱橫家眼中的天下,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對等,而是國與國之間的分與合。
是分是合,靠的是外交策略和軍事實力。外交要的是利益,軍事取決於強弱,因而天下的遊戲規則是弱肉強食,遊戲的結局是勝王敗寇。隻有國與國之間真的鬥起來,才有興衰成敗之事,才有縱橫家們的天地。從這個意義上說,紛亂之時最需要縱橫家來縱橫捭闔,使得天下風生水起,局勢日漸明朗。但縱橫家也需要紛亂才有用武之地,在太平時期,他們唯恐天下不亂,曆朝曆代的皇室內鬥,三分為兄弟鬩於牆,七分出自謀臣策士的慫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