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腳踏兩隻船,陽奉陰違,投機鑽營之人。這類人隻有一己之私利,毫無忠信可言。奸邪、偽詐、悖逆之事,皆出於此類人,因而將領對於此“可遠而不可親”。
日常生活中,好像這些人、這些事並不常見,那是因為平淡生活,不足以顯現人們深藏的本性。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一部二十四史,多少興亡事。察其緣由,出於時勢者寡,由乎人事者眾。因而為將者、為領導者,若要成就利國利民之事業,該選用哪些人呢?《將苑·腹心》對此做了總結:
夫為將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足;無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動;無爪牙者,如饑人食毒物,無不死矣。故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沉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要想成為一名能打硬仗、能打大仗、能打勝仗的將領,身邊必須有三種人:一是“腹心”,後世常稱作“心腹”。一方麵是指那些誌同道合,能共同經曆血雨腥風,共創事業、同甘共苦的人;另一方麵是指那些雖然能力上不夠突出,但能夠忠心耿耿,絕無二心的人。二是“耳目”。“耳”指耳朵,代指聽到的消息;“目”指眼睛,代指看到的情況,合起來泛指消息的來源。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在戰場還是商場,情報信息是製定戰略方針、贏取勝利的關鍵。因而,一支軍隊必須建立起獨特的情報係統和穩妥的消息來源,才能做到對局勢了如指掌。這就要求身邊的工作人員、情報分析人員和信息收集人員,能夠如實反映情況,不溢美,不隱惡,使得軍情、政情、國情係統成為決策的耳目。
三是“爪牙”。這裏指代貼身警衛和得力幹將。貼身警衛往往承擔安全保衛工作,而得力幹將則是執行戰略策略,遂行戰鬥部署,能夠創造性地完成交代的任務。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一是強將善於帶兵;二是無弱兵才得以有強將。同樣,任何決策和任務,沒有敢於獻身、勇於負責的手下出色完成,也隻能是空談和文案。
這就要求將帥要培養得力的助手,得力幹將,使之能夠隨時承擔急難險重的任務,挽狂瀾於既倒。就常人來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好朋友的扶持,很難想象如何憑借一己之力去開創一番事業。何況管理一個組織的將領,沒有“腹心”就會變得孤助無援,一籌莫展;沒有“耳目”就會變得消息閉塞,無法及時準確地獲取信息,三尺之外,渾然無知,八方之內,不知深淺。
那麼,如何選擇“腹心”、“耳目”、“爪牙”呢?一要找那些博學多才、睿智多謀的人來出謀劃策,用他們作為軍師、參謀、智囊團。比如周武王手下的薑太公、劉備手下的諸葛亮、朱元璋手下的劉伯溫等,這些人既有過人的膽識,又有卓越的才能,還能對主上盡忠職守,兢兢業業。
二要選擇那些沉穩謹慎,又體察入微的人來收集情報。既要能於細微處發現問題,能夠分析辨別信息的真假虛實,又能遇事沉穩果斷,遊刃有餘。電視劇《潛伏》中的餘則成,《懸崖》裏的周乙,這兩人的性格特征就符合“沉審謹密”的要求。三要選擇那些勇猛彪悍,善於應敵作戰的人做得力助手,如劉邦手下的韓信,唐太宗手下的李靖,朱元璋手下的徐達,曾國藩手下的胡林翼等,皆能獨當一麵。
戰爭時期,誰都不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開玩笑。諸葛亮明知魏延要反,還是要用,為的是軍隊實力;曹操明知徐庶不為己用,仍要想盡心思挖過來,為的是削弱對手實力。但在和平時期,缺少衡量優劣的機製,不吹不擂就不為人所知,所以浮誇風日益盛行。
所謂“不驕”,就是說作為領導人不能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老子》中說: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勿矜”就是不要自以為是,“勿伐”就是不要自誇賣弄。河上公注:“當果敢推讓,勿自伐取其美也。”麵對榮譽或功勞時應謙虛退讓,不要自以為是,迷戀名利。隻有懂得退讓自謙的人,才能長遠地發展自己、保存自己。
將領不可以驕傲,自以為是就會怠慢下屬,導致軍隊各顧己私,其結局必定眾叛親離,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蜀漢關羽位列五虎上將之首,一生戰功卓著,彪炳千古,最後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關羽驕傲自大,拒絕了吳主的聯姻,毀了吳蜀聯盟,“敗走麥城”便是他自大輕敵、剛愎自用的結果。而同樣位列五虎上將的趙雲,其武藝並不在關羽之下,若按照“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說法,趙雲武藝實在關羽之上。同樣是出生入死,戎馬一生,卻得以善終,正在於趙雲為人謙遜沉靜,不驕不躁。
強將謙和、名將知退的典型,莫過於被稱為“大樹將軍”的馮異。據《後漢書·馮異傳》記載: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主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錄。軍士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