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導致的健康問題有哪些呢?容易疲倦,缺乏精力、情緒低落、易急躁,發脾氣是職場人最常見的三大症狀,分別有21%、19%和16%的職場人覺得在工作和生活中會出現類似情況。覺得自己憂愁,難以快樂、容易忘事也占14%和11%不等。另外,工作效率低下、與人溝通越來越少、臉色不好並且容易生病等也是沉重的職場壓力帶給白領的後遺症。
3.“過勞模”每天加班超兩小時
近年來,一個全新的詞語進入人們的視野——“過勞模”。平均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基本沒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他們的工作強度可能比“勞模”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調查,已經有7成白領成為“過勞模”。“自從進入新公司,我就沒在晚上10點前回過家。”2009年加入一家外資廣告公司的王芳說,她每天加班超兩小時,睡眠不足6小時,周末不是繼續工作就是去充電,雖然常常感覺胸悶,但連到醫院體檢的時間都擠不出來。“每天晚上十一二點,你到CBD看看,大大小小的寫字樓下麵都停著等活兒的出租車——就連司機們都知道,這裏的白領大多都在超時工作。”有人曾用“三高和三中”來形容“過勞模”,即:高學曆、高收入、高職位,中層、中產和中堅分子。他們的工作強度大大超出了常規的“敬業”標準,比起傳統意義上的“勞模”也有過之而無不及,被戲稱為“過勞模”。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是導致“過勞模”的重要原因。
白領需要新的自我定位
5年以前,王煒迎來了記憶中最榮耀隆重的時刻,十年苦讀,挺過了各種煎熬,終於,一張鮮豔的錄取通知書被送到了他的手中。那一刻,他的滿足與得意在左鄰右舍羨慕的眼神中得到了極大的膨脹。他至今仍記得隔壁的叔叔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跟他的兒子說:“瞧瞧你的哥哥,再看看你,你怎麼就這麼不爭氣呢。”他還記得嬸娘們半是嫉妒半是羨慕地對自己的娘說:“四嫂,你以後可就享福了,王煒書讀出來後當了官,就把你接到城裏去了”。
王煒就在親朋好友的豔羨與祝福中走出了家門,前往大學學習。期間,由於家裏貧窮,為了給自己掙生活費,他也就一直沒有回過家。大學畢業後,他在一家公司找到了份工作,是在高級的寫字樓裏上班,工資3000元,能夠算個小小的白領了。王煒感到十分的滿意,終於可以自己掙錢了,自己的家境以後就會大大地改變了。
這年春節,王煒帶著辛苦積攢下來的5000元錢,興衝衝地回到老家,即使不能算是衣錦還鄉,他也要讓老實巴交的父母在親友中再次風光。4年前,自己考上大學,讓一直都被人瞧不起的父母從此抬起了頭。而現在,自己已經在大城市找到了事做,不知父母還要高興成什麼樣呢。
在火車上熬了一天一夜,又在汽車上顛簸了半天,王煒終於踏上了熟悉的鄉間公路。他發現,幾年不見,家鄉發生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許多新房都矗立在道路兩邊,以前難得一見的摩托車現在每幾分鍾就從他身邊蹭過一輛。這讓王煒的心情越來越好。
盡管這種好心情在他看到很多新房圍繞著自家的老房時開始有些低落,可是他依然相信,這隻是暫時的,很快,自己家也能修起一幢又高又大的新房,將周圍所有的新房都比下去。然而,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這點自信隨後就被一點一點地磨損,他的高人一頭的心思,那種白領的優越感在和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人比較時,也被一點一點地壓垮。
叔叔的兒子——那個當初被叔叔斥責為不爭氣的家夥,跟人學會了修摩托車,現在自己開了家小修理鋪,月進賬7000元,兩年前就用自己掙的錢修了棟小洋樓,娶了個十分漂亮的媳婦。初中沒畢業就外出打工的表弟,在深圳一家電子廠上班,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車間工人,每月竟能掙2500元,盡管比自己低500元,但是人家工廠包住,每月開支除完後還能淨剩2000元,而自己每月能淨剩1000元就不錯了。同村的王彪,讀書時成績死爛,現在跟著他爸爸學做生意,家裏已經開上了小車。而王學,當初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還狠狠地哭了一場,見到王煒就用巴結的口氣說:“煒哥,兄弟以後就靠你了。”而現在他買了一輛大東風,見到王煒時隨手扔了根小熊貓,對王煒沒有半點的看重之情,不冷不淡地問了幾句就開著車徑自走了。據說每年的收入超過了5萬。失落與茫然深深地籠罩著王煒。
其實,王煒的問題絕對不是個例,他代表的是當前的一個普遍現象,白領的收入不再是他們的驕傲。他們十年寒窗,並沒有獲得期望的地位與財富,特別是貧困家庭出生的學生,這種情況更為嚴重。心理失衡與前路渺茫讓他們在現實的壓力與逼迫麵前逐漸委頓,喪失了激情與鬥誌,理想抱負與精英意識對他們來說是個飄在空中的沒有任何意義的名詞。自我期望與社會期望在他們身上步步落空。
他們迫切需要一種新的自我定位,他們需要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有了正確的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走下去,他們的人生就會峰回路轉,別有洞天。
何為精英
你希望成為精英一族嗎?也許你自信已屬於精英一族或仍在努力中。用意大利經濟學家Pareto的“二八”原則推論,管理者一般視表現最出色的百分之二十員工為公司的精英分子,給予最佳的獎勵和花費最多的資源及心思來培養這一小部分的人。這不僅發生在商界,“二八原則”已普遍應用於所有組織,從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以至目的為幫助弱勢社群的非政府組織及慈善組織等。
在1987年~1996年之間,加拿大心理學專家及精神治療師RayMetcalfe與他的團隊對15000位在北美洲各行各業的精英者進行了分析研究。 被分析的人群來自於200多個專業團體和職業。Metcalfe對精英者的定義更提升到那些在他們所屬的小組或行業中名列前茅的百分之五。反過來說,精英者要比他的同行的95%的表現要出色,可謂尖子中的尖子。Metcalfe的研究結果指出,最頂尖百分之五的精英都同時具備下列6種特質,缺一不可。這6種特質的總體表現為精英思想傾向。它是一種特殊思維、數據處理和行為表現的方式。因此精英都具備清醒及均衡的頭腦、願景清晰並追求卓越成果。
1.精英有良好的思維,因而有超強的解決問題能力
他們也許不一定擁有高智商,但他們的智商全都是高於平均值,並且他們的推理能力是精銳和清晰的。
2.精英勇於創新,敢於冒險,有著較高自我推動力和對別人的影響力
他們表現出高於平均人群的動力,非常自信,善於令人信服。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冒險精神和打破傳統的天賦,在別人猶豫的時候,他們已大膽地走出去。
3.精英自我恢複(反彈)力特強,能有效恢複及整合個人情緒
不屈不撓和堅定不移的精神是渡過困難時期和達到成功的關鍵因素,並且能在遭遇重大挫折後,從穀底爬出。這對個人情緒的綜合管理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
4.精英強於自律,善於駕馭個人生活
許多教導自控的課程指出,養成良好的習慣遠勝於學習自律和自控,因後者往往令人感到挫敗。但精英皆強於自律,仔細地計劃各項活動,按計劃執行而不隨意改動,對衝動有著異乎常人的控製能力。
5.精英具備良好的人際技巧
我們常說,“買賣(生意)就是關係”。這就是精英的座右銘。雖然不是所有精英都廣受歡迎,可是他們大多數都平易近人,表現親切,善於與他人溝通,對他人的需求有強烈的興趣,毫不保留地說出個人的想法和觀點,進而建立長期的友誼。
6.精英皆實事求是,善於把理論應用於實踐中
他們懂得如何把想法轉化成實際的行動。願意接受新事物,嚐試新想法和方法,勇於放棄失敗的方案。請不要將他們與實用主義者混淆,研究發現精英多已建立個人信仰和價值係統,而且堅實地遵守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