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3)

用老板的心態去打工

一群老板聚在一起,大家所交流的話題大多是商業環境,以及如何更好地發展生意等等。向對方展示的也是自己光輝燦爛的一麵和發展的一麵。

一群打工者聚集在一起,牢騷往往占了多數,罵老板刻薄,埋怨工作量大且與收入不對稱等等,很少有打工者對自己目前的狀況滿意的,向對方展示的也更多的是自己沒有得到重用沒有得到發揮的一麵。當然,有牢騷未必是不重視自己的工作,因為“嫌貨的才是買貨的”。留心一下你就會發現,人在跳槽前反而異常平靜,而成天把跳槽掛嘴邊的人一般是那些一直做下去的人。

為什麼打工者會選擇用語言而不是實幹來獲得心理平衡呢?這與打工者抱著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在打工密不可分。如今報紙雜誌電視上招商廣告到處飛,好像有點資本就可以當老板了,好像老板可以速成?其實這就是許多創業以失敗告終的原因。老板與打工者在心態上就有幾點不同:

1.長遠目標與短期行為

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老板,知道自己最終想要什麼,要達到目標需要經過哪些過程,具備長遠眼光,擁有戰略意識。而作為打工者,著眼點也就是當前這兩三年,往往第一考慮的還是安全感,如何保住現有的飯碗,自然不會想得太遠,也不會太高。而且,很少有打工者能進行換位思考,站到老板的角度去看問題和考慮問題。也就造成很多打工者很難與老板溝通。

2.解決問題與完成工作

老板對一件工作的完成定義是指把某件事徹底被解決,今天能搞定的一定不拖到明天。而打工者會習慣性地把工作按照天數來分解,每天隻完成部分工作,下班時間一到心裏就習慣性地想回家,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在公司裏多待一分鍾都不願意。

3.單個環節與整個係統

打工者接到一個指派工作任務後,進行處理或是分解後轉交給其他同事,然後在他看來,這事就差不多算完了,反正他負責的這塊已經做完了,至於轉交出去的工作是否被保質保量按時完成,那就不是他要操心的範圍了。長此以往,許多打工者已經習慣隻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嚴重缺少整體係統概念。而老板常常看的是整個任務的完成。

4.推脫責任與承擔失敗

在一個企業或是公司裏,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在出現事故後,老板要追查責任人,大家異常統一、步調一致地互相推卸責任,極少有人會站出來承認自己工作的不足。打工打久了,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回避,然後就是設法推給別人。這樣一來,打工者也就愈加不可能從失敗和失利中學習、吸取教訓。其實,老板們的成長就是從一個個自己承擔失敗,並從中總結分析了問題原因所在、積累經驗而來的。

5.個人意識與聯合力量

很多的打工者腦海中都存在著個人英雄主義,總希望在一些事情上表露一下,在老板麵前表表功,為了不被其他同事搶了功勞,所以有時候就會冒一定的風險(當然是以公司的資源為成本的)一個人單槍匹馬幹點什麼出來。當然,要是出了婁子,最後還得由公司承擔,很少有打工者們會從降低成本及風險、或是提高效率的角度出發,去主動聯合其他同事,共同完成某項任務。

6.大手大腳與成本概念

作為老板,公司的每一分錢的支出都會算作是成本,省下來的就是利潤,所以,精打細算是許多老板的習慣性思維和行為。而打工者們卻是大方得很,反正公司的資產是老板的,隻要自己工作方便順手,浪費點又算什麼,以至於許多打工者在自己做老板的時候,還改變不了在打工時養成的大手大腳的習慣。

7.辦事一條線和思維多樣化

條條大路通羅馬,完成工作不止一種方法,但打工者長期打工生涯下來,已經習慣了用單一思維去考慮問題,A事就用A類解決辦法,B事就用B類解決辦法,很少會去用超越性的思維從多角度多方向來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打工真是害人不淺,長期的打工固化了人的思維,淡化了人的責任感,扼殺了人的創新思維,沒有成本概念,缺乏長遠規劃。最為關鍵的是,打工打得越久,看問題的視角就越悲觀,自己也就越自卑。所以提醒各位,即使一時不能當老板,也要抱著老板的心態去打工。

知識——精英創業的最大資本

精英創業的最大資本是什麼,是知識,是知本。他們是某個領域的核心人才,甚至是專家,是領袖。如果史玉柱不是浙大的高材生,巨人就難以開創;如果馬化騰不懂得電腦與網絡,騰訊就難以誕生。白領老板最大的長處與競爭優勢就是他們的知識。

在這個知識君臨一切的經濟時代,沒有什麼比知識更重要的了。在工業經濟時代,先是土地、礦產、石油等自然資源以及廠房、設備、勞動力等成為賺取利潤的主要源泉;然後是資金成為企業的生命線:誰有了錢,誰就可以賺更多的錢,誰就可以仗著財大氣粗,吃掉弱小的競爭者而取得某行業的壟斷地位。但是現在,情況完全變了!威力空前、無可逃避的曆史力量正改變著現實:其中有描述微處理器性能迅速革新的穆爾法則;有說電腦網絡的價值等於節點數目平方的梅特卡夫法則;有說矽穀的數字腦袋,一有可笑的念頭冒出,便會迅速傳播開來並會影響全世界企業界的蓋茨文化霸權法則。

梅壟卡內基、洛克菲勒等這些實業界巨子,都是全世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如今他們已被比爾·蓋茨、保羅·艾倫和拉裏·埃利森等知識巨富所取代。在老式的工業經濟時代,財富的積累需要幾代人的持續努力;而隨著知識型經濟的出現,一些有遠見、有實力的工程師以及精通市場營銷的人卻可以在10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積聚起令人咋舌的巨額財富……最新資料表明,微軟的市值已達到2000億美元,遠遠超過通用汽車公司;後者的市場價值才隻有400億美元(這個世界最大公司所擁有的廠房、機器設備、工人數量數百倍於微軟!)。

這一切都表明,信息和知識正在成為企業的頭號競爭利器。21世紀的企業將在人才和信息——而非自然資源、機器設備乃至資金方麵展開空前激烈的競爭。在這個新時代,知識和知識產品成為財富的主要源泉,也是物質資料轉變成價值的主要決定因素。“知識”成了我們“買”和“賣”的主要元素。職場精英擁有的就是知識這一空前利器。

但是,知識不等於資本,擁有知識也不一定能給你帶來財富。對於創業精英而言,他的所有知識都要能夠在市場交換中獲益,能夠成為知本。知識本身不會引來財富,除非加以組織,並以實際的行動計劃精心引導,才能達成累聚財富的確切目標。“知識就是力量”,對於創業來說知識隻不過是“潛在的”力量而已。隻有經過“資本運動”,人們才能將知識轉變為創業的知本。

知識資本是能夠用來創造財富的一切智慧素材——包括科學知識、信息、知識產權、經驗等;也包括消息、建議、聊天、交流、看電影和電視等。這裏有兩點是精英應該特別注意的。一個企業的“知識”和我們一般所謂的“知識”應該是有所不同的。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一個人很有“知識”時,可能是說他擁有很多“死”的知識,比如說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知道茴香豆“茴”字的多種寫法,但這種“知識”於他可能是一無用處的(孔乙己最後被餓死了)。

一個精英應該具有的知識,或者說一個精英應該追求的知識應該是一種“活”的知識,或者說是一種“效益”的知識,知識不能產生效益,就不能成為知本。

在打工中實現三大積累

精英創業不同於大學生創業,更不同於改革初期的下海創業。大學生創業有知識、有勇氣、無經驗,改革初期的創業者無知識、有勇氣、無經驗。精英創業則要求既要有知識,也要有勇氣,還要求有經驗。他們在打工中實現了知識與經驗的兩大積累,更在打工中積累了對創業成功有著重要影響的人脈,清楚了創業之路的許多障礙。

一、在打工中實現原始經驗的積累

一個人,若想從白領而老板,說難不難,說易不易。說難不難是指,年輕、知性的白領們,賺錢能力特強。因此,隻要狠下心來,積攢財富的能力也特強。

說易不易是指,要想加快資本原始積累的步伐,那就得拚命工作,拚命賺錢。而消費,則對不起,該壓縮的得壓縮,該節儉的得節儉,即使是有時讓人有一點點兒痛苦,那也得忍耐。當然,我們講的這種壓縮,這種節儉,這種痛苦,並不是要求我們的白領朋友們,勒緊褲帶度日,一天省下一餐來“減肥”。而是要求那些有誌於創業的白領朋友們,暫時放棄一下名牌,暫時告別一下高消費場所,暫時回避一下別墅和私家小轎車,暫時回到城市小市民的生活消費水準之中來。當用的錢,照用不誤。而那些追求感官享受,追求超人一等、鶴立雞群的消費,則應打住一下。

作為一位白領,倘若年薪6萬元,能不能壓縮一下個人消費,每年節省個4萬元?6、7年下來,也能積累下20萬、30萬的個人資本。而20萬、30萬,參與一家有限責任公司的創立,或許也能弄個董事當當。至少,這些錢足以能使你獲得股東的資格。如果你賺得更多,當然節省得也就更多。

“熊掌與魚不能兼得”。當打工仔抑或做老板?在理性消費和努力工作中加快資本的原始積累,抑或高消費、超前消費?追求今天事業奮鬥的亢奮和明天財富、權力掌控的愉悅,抑或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有錢花?

對於有誌於幹一番事業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個必須做出的選擇!

二、在打工中實現管理經驗的原始積累

精英創業者不能缺乏管理經驗,這種管理經驗不在於他讀過多少企業管理方麵的書,或者說是否獲得了MBA的學位,在於他是否真正的管理過企業並把企業引向了成功創業者,作為一個企業的最高領導者,他必須始終站在市場的最前沿,不斷窺測本企業在市場中的發展走勢,以及這種走勢的最新動態,從而從宏觀的預測中,對企業的發展做出微觀的調整,以使企業始終以一種超前的態勢,傲然挺立於同行業的潮頭。而這種對市場的感悟,對市場走勢的把握,對市場的洞察力,它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反映,它是一種現代市場分析技術與個人經驗結合的結果。並且,經驗在支撐這種決策中,通常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它需要在打工中實現積累。

以人格的魅力折服部屬,並形成團隊的凝聚力。恩威並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恰到好處的物質利益穩定人,通過溝通、協調,甚至在非原則問題上做出妥協,以精選人才,充分發掘每個部屬的創造潛能,形成團隊的合力。這種管理能力絕不是憑空而來的,是在實踐中發展而來的。

然而,年輕、知性的白領們,要想自主創業,就必須在打工時就注意學習管理經驗,去涉獵企業管理的方方麵麵。 比如財務管理與資本運營,比如經濟合同與法律風險規避,比如信息收集與篩選甑別,比如公共關係與商務談判,比如人力資源配置與社會心理學,比如領導方法與領導風格,比如人與人的溝通與協調,等等。

三、在打工中實現社會公共關係的原始積累

創業沒有人脈就難以成功。一般來講,年輕、知性的白領們,應從下麵幾個方麵去注重社會公共關係的建立與拓展。

1.同業內的公共關係拓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競爭,首先是人才的競爭。作為白領,若想加快自己資本的原始積累和經驗的原始積累進程,就必須在業內有人緣,就必須在業內形成影響力,就必須在業內提高知名度。一個人隻有當他被業內人士賞識時,他才有了提職加薪的資本。當然,一個人隻有當他在業內有人緣、有影響力,有知名度時,他才可能在自己拉杆子、樹旗幟創業投資時,迅速將一大批知根知底的人才聚集在自己的旗幟下,以期通過人才戰略決勝於市常

2.市場和客戶的公共關係拓展。在當今世界,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已由產品的生產轉移到了市場的營銷上麵來了。忠誠地為客戶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忠誠地為客戶提供售前、售中、售後服務,以誠信不斷培育和拓展忠誠的客戶,已經成為了企業經營的核心。可以這麼說,忠誠的客戶群體,是企業的衣食父母,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沒有客戶,企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等待它的,隻能是虧損以致破產倒閉。

作為年輕、知性的白領,從應聘時起,就應高度關注市場營銷網絡的構建和客戶的忠誠培育,以期以誠信和忠誠,為自己投資創業奠定市場營銷網絡基礎和客戶基礎,使自己的企業創辦之初,就能依托自己的公共關係資源,馳聘於市場,決勝於市常

3.社會公共管理和監督部門的公共關係拓展。中國目前還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之中,法律和行政管理體係也不盡完善。在這樣的“轉型期”,企業與社會公共管理和監督部門的碰撞、磨擦不會少,而如何在現行法律、製度框架內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爭取到好的外部環境,這就需要創業者利用社會公共關係來協調和平衡了。

作為年輕、知識性的白領、應充分利用自己的這段工作經曆,盡可能地拓展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社會公共關係,以為將來自己創業時鋪好路子,墊好底子。

偷藝成就你的老板夢

要想創業,你就得有老板的本事。你幹業務一流,做管理上等,並不代表當老板就能成功。老板會什麼你就得會什麼,企業的流程你要懂,產品的相關技術你要明白,在人事、市嚐管理上都要有拿得出手的能耐。那麼,你得學會“偷藝”。李嘉誠當年創業時就用了這一招。

趙建雲也是一個靠偷藝成就老板夢的例子。1993年冬,時年23歲、出生於慈利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趙建雲,高考落榜後,懷揣30元錢獨自來到深圳打工。起初他在一家工廠打工,月薪隻有300元。看到有的同齡人月薪幾千元,趙建雲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月薪高的人都是高級管理人員。於是,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當上高級管理人員。從此,他一邊打工,一邊在廠裏學技術,並偷偷學管理。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之後,他終於得到老板的賞識,當上了高級管理人員,月薪近4000元。

正當趙建雲的老鄉們對他高薪做管理工作羨慕不已時,他卻莫名其妙地炒了老板的魷魚,主動到一家塑膠廠打工。放棄月薪4000元不要,而去月薪不到千元的塑膠廠打工,這讓他的老鄉們怎麼也想不通,都勸他要慎重。但趙建雲卻鐵了心。原來,他有自己的打算,他到這家工廠去名為打工,實為“偷師”學藝。因為他知道這家塑膠廠生產的產品被日本人看好,看準了塑膠生產很有發展前景。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他才來此打工的。在這家工廠,趙建雲做工十分賣力,每天起早貪黑,有時還要比別人多加好幾個班,為此,他經常得到老板的表揚。老板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是來當“臥底”的。

不知不覺間,趙建雲掌握了塑膠廠生產的所有操作技術,也掌握了企業的運作模式、技術和市場信息。

為了便於與日本人交流,趙建雲還一邊打工,一邊學日語,並專門請了一位日語教師。兩年後,他的日語水平大有長進,基本上能與日本人進行口頭交流了。

看到時機到了,趙建雲找了個理由辭去了這家塑膠廠的工作。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一位前來驗貨的日本人。這個日本人見這位貌不起眼的年輕人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而且人也忠厚,對他很有好感。特別是趙建雲一語道出了他的“心脖,說他做的生意被香港老板中間賺了一手,很不合算,並說,自己準備辦同樣一家工廠,產品直接銷往日本,價格絕對優惠。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趙建雲從此走上了成功創業的道路。

要想偷藝成功看,就要勤奮、好學、忍耐、同時要低調,謙和做人。如果你趾高氣揚,那麼別人自然就不願教你,而很多時候,偷藝是需要去請教那些懂得的人的。 比如,做報表不是看看就能學會的,你得以工作為理由向公司裏專門做報表的人學學,但你在平時早就將人家得罪了,人家又怎麼肯無私地幫助你呢。

偷藝千萬不要被人察覺,無論如何,任何一個老板都不會喜歡自己的公司出現“偷藝”的人。在“偷”的過程中,你要讓人覺得你是在學藝,而且是為了把工作做好才去學藝。

需要強調的是,不要讓“偷藝”成了法律意義上的偷,比如竊取商業機密。

小公司創業的風險防範

每個人都有一顆不安份的心,自從“幾萬元可以注冊公司”的政策出台後,許多人都有了躍躍欲試當老板的打算。當然,對於草根創業者來說,許多都是從小打小鬧開始的,可能就是一個店鋪、一個辦公室、單槍匹馬或幾條槍、或者大公司做管理小投資做生意兩不誤,不管什麼形式,草根創業者一開始都麵臨著資金少、抗風險能力弱的特點,隨便一點小的事故可能都會導致嬰兒期的事業遭受滅頂之災,導致多年辛苦積攢的創業資金血本無歸。

對於大家常見的行業選擇、商鋪選址、市場調查評估本文就不談了。下麵主要從傳統行業來談一談小風險的防範,希望對立誌創業的人士有點幫助。

1.保險必不可少

許多個體創業都對保險很忽略,但買保險是“小投入大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這裏講的保險有兩項,一是員工人身險(工傷險、意外傷害險、住院險),二是財產險(盜搶險)。很多小企業是不為員工買工傷或意外傷害險的,雖然勞動法規有規定,更別提醫療方麵的險種了。但作為企業主,隻要事實勞動關係成立,員工出了意外(工傷、大並遇劫致死),企業都脫離不了關係,付出不少。至於財產險,對於貨值價值大的商品,就必須要買,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治安環境,這個也是幾百元保費一年就可保幾十萬財產,也是必要的。

2.安防設施也需要

雖然買了保險對公司財產有所保障,但保險並非百分百賠償,並且核保、索賠時間長,事情出多了保費也會升高(保險公司並不是傻瓜,有精算程序)。所以對一些小企業倉庫或商鋪來說安防設施也是必要的。這裏比較有效的一是加固門窗,但如果留人值班必須注意安全窗的預留。二是在隱蔽處加裝攝像頭,但這種方式還是不能解決事前預防,隻能對事後追蹤有幫助,但有總比沒有好,現在市場上的一些安防公司對閉路監控係統的報價也不高,一套大概四五千塊。還有一種就是報警器,便宜的有安裝門窗上的家庭式的蜂鳴器,一開門窗就響,隻要10元左右;貴的有連接報警電話的磁接觸或紅外報警器,對沒經驗的案犯有點作用,價格在二三千元間。

3.要有防業務詐騙意識

中國是一個信用體係缺失的社會,社會上大騙子小騙子形形色色,騙術手段也是日新月異。對於新創立的小公司來講,業務開發一向是艱難的,所以很容易在一些訂單詐騙前喪失警惕,導致損失。這裏提醒大家的主要有4點:一、新客戶盡量現金交易(注意防止偽鈔),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二、對於期票或現金支票交易方式,一定要經過銀行核實,自己也要掌握一定的鑒別技巧,比如印章清晰、公司全稱符合等。現金支票都需要注意到賬後發貨,因為目前開立支票賬戶太容易,一些騙子會在你向銀行查詢時資金打入賬戶,然後在你入賬前迅速轉走(現在可以網上轉賬,銀行下班也可操作)。對於期票(一般是彙票),銀行彙票信用要高於商業彙票,但背書一定要清楚。三、對於忽然出現的大額訂單或業務機會,一定要高度警惕,往往可能就是詐騙陷阱。而且這類訂單通常伴隨臨時賒欠或預付一半貨款的條件。對於此類詐騙,一定要現款現貨,並且特別注意在貨款沒回收時時刻注意貨物的動向,千萬不要沒確認全額收到貨款時隨意將貨物送給客戶指定倉庫。四、合同詐騙。這種類型的詐騙較常見,對方與你簽訂賒銷合同,提供的營業執照副本(工商部門是不核實身份的,甚至連注冊地址都不核實)、銀行賬號、法人身份證複印件一應俱全,並且一開始還與你現金交易,等到你認為他信用很好一時放鬆賒欠給他一批價值不菲的貨物時,轉眼就人間蒸發。在這裏,對於經濟合同證明文件的核實,稅務(國地)登記證可信度大於營業執照可信度,一般納稅人資格證可信度大於稅務(國地)登記證。對於本文所說的防詐騙這一方麵,做業務的千萬不要認為交易手續繁瑣影響業務,“小心駛得萬年船”,對正規客戶來說這些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